李淑雲

You got mail

看著電腦上顯示新的郵件,淑雲老師知道小潔又寄來她新寫好的稿件了。

這幾年小潔在部落格上發表的作品總會以中、英文兩種語言呈現,寫完後她總會與淑雲老師分享,並參考她的建議。

小潔自幼父母離異,母女相依,母親因為工作經常往來兩岸,小潔不但得照顧自己,甚至還得代替不在臺灣的母親處理些瑣事。她在班上異常安靜,淑雲老師從週記中發現她的沈靜其實是為了掩飾她內心的孤單,經過幾次的個別談話後小潔方肯卸下心防,她終於發現可以通過寫作紓解孤寂與驚懼。

於是,淑雲老師的桌上經常會躺著一篇篇的文章,週記裡也總綿綿密密的說著每日發生的心情小事。那段日子,她日常的傾訴成為淑雲老師工作之日常。一學期5~6篇的週記,小潔可以寫6本,每本都密密麻麻,內容則是寫尋常事物中深刻的體悟與感慨,超乎年齡卻細膩真摯。有天淑雲老師建議小潔投稿,既然她每日花這麼多時間書寫,何不將這些情緒梳理為創作的養分,灌溉成一方寫作的園地。

當下小潔是惶恐的,因為她原只是單純的情緒宣洩,轉成創作是她不曾奢望的。淑雲老師卻告訴她「所有的創作都來自對生命的體驗,換個角度說,文學作品其實都是作者通過濾器將題材濾出來」。

聽了淑雲老師的鼓勵,小潔鼓起勇氣交出了人生中第一篇新詩,經過淑雲老師潤稿獲得了市賽首獎,喜出望外的小潔終於知道:她可以從一個傾訴者轉化為創作者,從一個渴望光亮的小星,轉化為發出能量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