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林麗觀 看不見的痛 林校長以擔任輔導主任六年的經驗,能敏感察覺出學生的反應及需求。 校長每天到校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站在校門口迎接每一個學生,初任校長的幾個星期中,發現了一位氣宇軒昂但眼神富有敵意的孩子(小民),校長正想好好認識小民時,即接連獲報:,小民逃家逃學、晚自習落跑......,學校找來媽媽,媽媽淚灑訴說她的無奈與無助。 原來小民的爸爸生前也擔任校長,但意外亡故,當時就讀小學的小民無法接受父親頓時離世,家人也忽略他年幼失怙的創傷情緒,年齡漸長,他與家人衝突不斷,更出現各種叛逆行為。 如何接近全副武裝的「刺蝟」?校長碰壁了很多次,也用了很多方法,幾個月後,校長開始用「集會說故事」的方式,每週選擇隱喻有啟示性的故事,再私下想辦法找機會與小民做後設情節分析,將近一個學期,小民終於願意開口,他哭著告訴校長,老天爺對他不公平,他希望爸爸仍然能每天陪著他......,無數次的同理、傾聽、鼓勵,校長終於走進小民的心靈。 校長開始與小民一起築夢,一起建立短、中、長期努力目標,小民突飛猛進,使校長有機會帶著他參加縣模擬考的表揚大會,讓縣長特意鼓勵、表揚他。 獲得了這些肯定鼓勵,他更加努力,考上彰師附工,勤學不懈下,以高職生身分考上彰化師大機械系。懂事孝順的他,為了照顧年邁的外婆,每天彰化、臺中兩頭跑。最近小民媽媽得意的告訴林校長,小民有女朋友了,如果結婚,一定邀請校長當座上賓,這段分享讓校長欣喜萬分,因為校長知道-小民媽媽心中的掛念放下了。 教育就是同理,就是陪伴,就是引導,「不要只看孩子面前的錯,要看孩子背後的痛」,多一份愛心與熱心,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