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珠
小軒,父母離異,家中有一個領有聽障手冊的妹妹。爸爸做生意忙碌,抽不出時間陪伴孩子寫作業,大都仰賴學校課後輔導教學。四年級時陳老師初次擔任小軒國語課程老師,當時他對學習興趣低落,與小軒對話天馬行空,無法聚焦,便請求輔導主任協助申請鑑定,尋求管道來解決孩子學習注意力缺失問題。
在課堂上小軒無法跟同學一起學習,陳老師經常利用課餘時間陪伴,從認字書寫開始設計教學策略,當時無法寫完整一個字,同時因為認字不多,更不用談紙筆測驗。陳老師計畫每天放下手邊行政業務陪伴兩節課,先從對話聚焦開始著手,慢慢進入跟老師互動式的教學,經過一學期後,小軒可以慢慢寫出簡單字體。看到小軒的進步,陳老師便開始讓他著手寫簡單考卷,但必須靠書本來慢慢找答案,曾試著陪伴完成一份考卷,發現需要花2.5小時,當然跟學障還有手寫能力有關。但,陳老師不因如此而放棄小軒,還是繼續找策略來進行補救教學。
班上同學進行在白板寫生字玩賓果遊戲,小軒也很想嘗試看看,條件是請他先抄5-8個生字,開始字跡潦草,多進行幾堂課後,表現越來越好。一年的時間結束,校長告知未來2年若沒繼續帶小軒語文課,擔心小軒語文學習會被犧牲掉,這句話觸動了陳老師的想法,再忙再累也願意帶小軒到畢業。
兩年後奇蹟出現,小軒已經可以跟同學一起完成同一張考卷,正確率可以達到六至七成。在班上,無時無刻都可以看到他故事書不離手。學習動機增強後,開始進行理解部分,陳老師利用短篇文章帶入心智圖做簡單摘要,增強說話能力,藉由錄影來看自己進步表現,亦是產生學習動力之一。進入國中後,希望小軒在學習表現方面能更有信心邁開大步。陳老師對小軒有如此的表現,深深體會到自己的真心原來真的可以溫暖一個孩子的生命!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