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文

在帶班的經驗讓林老師感受最深的事情,是幾年前帶的一個學生叫小凱,是一位多重障礙學生,個性上較為內向害羞,凡事都需要協助,而他又不好意思開口。所以如果不主動關心,很難發現他有甚麼需求。有幾次因為聞到身上有異味,在老師詢問之下,小凱才表示已大號在褲子裡。有次,同樣的戲碼又再度上演,林老師幫他換洗完畢,清洗褲子及輪椅坐墊時,聽到隔壁班的老師帶著他到走廊,對著他說:「小凱,你要上廁所要先跟老師講,你看看你們老師這樣很辛苦,每次都要幫你洗褲子。」當下小凱難過地哭了起來。林老師急忙安慰說:「沒關係!下次先跟老師講就好了!」事情過後林老師反覆思索,怎樣幫助小凱?雖然他會表達,但是因為語言不流暢,加上音量又小,致使他退怯了。經評估之後,決定利用電腦輔助溝通,當作為他替代溝通的媒介。除此之外,小凱在學校期間刷牙等活動,完全需要他人的協助,經林老師觀察,發現有部分的活動透過適當的輔助,小凱可以自己完成。然而,受限於硬體環境,使得他必須完全依賴別人。因此,林老師與校內治療師及行政團隊討論,改造學校一間殘障廁所,讓小凱可以自己完成部分的生活自理。且後續也幫他設計一些日常生活輔具,漸漸的,小凱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也越來越多!有天助理員告訴林老師,小凱高一時,幾乎每週會因身體不舒服請假沒來上學,像是逃避上學。但高二之後,從來沒有因此請假不來,且也變得開朗。正因為林老師看到了小凱的需求,幫助他找回自信心,老師的關心,小凱也感受到了。小凱畢業後幾年,在某一個聖誕節前夕,林老師的電子信箱有封信,是小凱請求教養院社工幫他寄的,裡面附有他的照片,並附簡單的問候,雖然是簡單一份問候,卻讓林老師感到十分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