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妙琴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四十學分暑期班結業
經歷:一、嘉義縣立中埔國中教師
二、臺北縣立明志國中教師
三、新北市漳和國中教師兼組長
四、彰和國中輔導志工
原服務學校:新北市立漳和國民中學
推薦單位:新北市立漳和國民中學

簡介:
一、教書經歷:民國63年分發到嘉義縣立中埔國中實習,民國77年8月,因舉家搬到臺北縣,而請調到臺北縣立明志國中,民國81年再調到居家附近的臺北縣立漳和國中,曾兼任生教組、資料組、輔導組、教學組,90年榮獲教育部獎狀-臺灣區89學年度「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邁向十年國教目標」績優行政人員,93年7月31日退休,在教育崗位上春風化雨滿30年。
二、進修經歷:民國72年至75年暑假,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40學分暑期班進修,以優異成績結業,輔導研究所的學科與實務,開啟了生命的另外一扇窗。民國77-80年進修第二專長地球科學。此外,其他的進修都是配合政府規定的。
三、93年退休後,每週固定到福和國中與漳和國中輔導個案,一直到95年6月因為忙碌,請辭福和國中輔導義工,而在漳和國中每週的輔導義工服務就持續到現在,已經快滿17年了。
四、94年加入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歷任會長、督導長,目前是普門教師分會督導、普門合唱團班長、普門佛光小菩薩學堂教師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市南暨新店督導區推動三好品德教育」總召,很歡喜能以教育與輔導專業回饋社會。

事蹟:
一、發願要以無私愛心與專業輔導知能,來幫助弱勢家庭的孩子,退休後,只要輔導主任或組長需要幫忙輔導的個案,從不拒絕,從未間斷,已經快滿17年。
二、退休第一年輔導一位吸毒大哥的女人,她是一位國三生,經過多次個談,很勇敢的決定離開吸毒男友,十個指頭不再五顏六色,還會和母親談心。退休第二年輔導一位剛上國中的單親女孩,因偏差行為讓未婚的導師束手無策,請求輔導處協助,我無條件的接納、關懷、同理與指導她,最後女孩以技藝班第一名畢業,代表上台領獎,畢業前,曾經吸毒入獄的父親找工作沒信心,居然需要充滿正能量的女兒陪伴應徵,在畢業的感謝函中,女孩表示永遠都會記住老師鼓勵的話。
記得幾年前曾輔導一位親子關係惡化、隔代教養的單親男孩,一開始,我請輔導組長一起去家中探望因車禍腳板受傷無法走路的男孩,痊癒後返校,經過多次個談,終於放棄殺父念頭,與父親大和解。男孩好動,請祖母陪伴男孩一起到普門寺上「伴我成長班」,這是多元課程,有國文、音樂、童軍等等,鼓勵他到總統府參加升旗典禮,到佛光山參訪2天1夜,男孩會和羅老師談音樂、談心,不再因為無聊而做出違法的事,例如曾在別人公寓內放火燒鞋櫃,有一天下課,男孩靜靜的坐在教室,導師被他嚇一跳!因為發現氣質都改變了。
很歡喜退休後能以所學陪伴高危險家庭的孩子成長,走向自覺與光明的人生大道。
三、94年加入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98-99年擔任中山第五分會副會長。每月出刊會訊A3彩色雙面印刷,提昇會員閱讀能力與文化水平。
四、退休後,加入了國際佛光會,創立普門教師分會,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走入社區、學校、道場,協助里長辦理社教活動;學測與指考在師大附中辦理考生加油站,服務考生與家長;協助普門合唱團成立,擔任班長義工服務,常常受邀演唱,在道場、社區、大安森林公園、榮星花園等等,帶給社會和諧與更多歡喜!
五、寒暑假協助普門寺規劃青少年成長營、兒童夏令營,並擔任授課老師;組織讀書會擔任召集人、帶領人、導讀人;在佛光山舉辦的「全國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與「全國教師禪修營」擔任工作人員服務學員,看到這些成長營隊對教師、青少年的幫助,自己也一同成長,受益良多。
六、走入校園,協辦平權、品德教育、「生命教育的十堂課」等等校園講座;積極推動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如臺北市立中山國中,為校園的品德教育注入活水!

感言:
110年7月23日星期五晚上,臺北市立中山國中周婉玲校長傳來「110年教育奉獻獎獲獎名單」與賀辭,起初我還未進入狀況,但是再仔細看著,眼淚不禁奪眶而出,內心很感動!但是態度卻又很平靜。謝謝好友婉玲校長的分享與肯定。周校長是我以文教義工身分到中山國中推廣「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時認識的。
民國93年8月從漳和國中退休後,抱著回饋社會的初心,期許自己以輔導的專業知能來幫助需要關懷的孩子,這個初心要追溯到民國86年,當時轟動社會的重大刑案,造成整個社會廣泛的的不安時,我在報上看到一篇評論,「如果行為人在讀國小或國中時,有老師給予關懷輔導,長大後就不會有這麼偏差的價值觀,所作所為也不會讓全國付出這麼大的社會成本!」讀完這文章的當下,自己在心中發願:「這就是未來我要做的事!」
退休日子要進入第18年,在學校輔導學生也這麼久了,很慶幸自己在國立彰師大輔導研究所所學,可以幫助親師生,改善親子間、師生間或同儕間的問題,只要學校和學生需要我,未來還要堅持做下去。
退休後,因為加入宗教團體的公益活動,所以可以擴大到許多校園和社區從事文化教育與人文關懷,這樣隨緣、隨喜的參與,一路走來,看到許多美麗的風景,例如到學校協辦校園講座,看到有教育愛的校長率領行政團隊對教育專業的辛勤耕耘,孕育出五育均衡發展的優秀學子;又如參與規劃兒童夏令營、青少年成長營課程,陪伴孩子活動、觀察地質與大自然生態;還有如參加佛誕節慶祝活動,籌劃「三好彩繪人生」,也帶領合唱團在大安森林公園的舞台演唱。
退休後,我不斷學習,打開心胸,放寬視野,選擇對社會、對學校更多的關懷與參與,豐富了生活,身心更健康,生命也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