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芬菲
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親職教育研究所碩士
經歷:一、高雄市特殊教育第四資源中心主任
二、高雄市立大仁國中輔導主任
三、高雄市立大仁國中資料組長
四、高雄市立大仁國中自閉症資源班導師
五、高雄市立鹽埕國中指導活動執行秘書
原服務學校:高雄市立大仁國民中學
推薦單位:高雄市立大仁國民中學
簡介:
林芬菲老師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系65級,畢業後分發至高雄市立德國中任教,民國67年調到高雄市立鹽埕國中任教,72年再調至高雄市立大仁國中,擔任輔導老師、資料組長,及輔導主任。
擔任輔導主任期間成立「大仁國中父母成長班」,因推行輔導工作及親職教育績效卓著,獲選高雄市「83學年度特殊優良教師師鐸獎」。
民國85年起擔任大仁國中特殊教育自閉症資源班老師,輔導自閉症及情緒障礙學生,因成效獲肯定,於91年榮獲高雄市第3屆國中組POWER教師獎。
高雄市教育局肯定林師專業,於退休前聘其兼任特殊教育第四資源中心主任,協助全市特教評鑑及輔導工作。
林師目前擔任「大仁國中父母成長團」(民國109年改名為「樂學志工團」)文書組工作及講座,亦在鳳山「基督教循理會前庄教會」擔任執事及主日學校長,協助教導教會兒童品德教育及認識聖經真理。
事蹟:
一、擔任大仁國中輔導主任期間,有感於親職教育的重要,於民國81年3月成立「大仁國中父母成長團」,積極推展親職教育,深獲好評。退休後,繼續參與活動,以行政經驗輔導家長處理團務,從修訂章程到安排多元課程,幫助家長快樂學習。成長團成立長達28年(民國81年到109年),學員成長顯著,林逸萍團長獲108年「母親節美力媽媽」表揚。學校也於高雄市校務考評中因親職教育成效卓著,獲評績優。秉持「有健康快樂的父母,才有健康快樂小孩」的理念,常接受家長諮詢教養問題,如保母般守護這團體的精神,讓人敬佩。
擔任成長團志工及講座如下:
(一)81.03.09成立大仁國中父母成長團。
(二)94.12.09擔任親職教育講師,主題《談親子依附關係》。
(三)97.05.09、101.12.13、102.05.10擔任生命教育電影讀書會講師。
(四)102.09.08擔任生命教育講座,主題《走過水火進入豐富之地-我的抗鬱歷程分享》。
(五)102.12.10、107.11.02、109.11.27擔任特殊教育電影讀書會講師。
(六)103.01.04擔任校慶跳蚤市場志工,推廣愛物惜物環保精神。
(七)104.10.02、105.05.13擔任「剪紙藝術」、「喜樂剪紙燈飾」課程講師。
(八)105.12.02擔任親職教育講師,主題:愛家好父母─淺談PAC。
(九)107.05.04擔任性平教育電影讀書會講師。
(十)107.05.10大仁國中榮獲105學年度家庭教育評鑑特優,楊琇媛輔導主任獲邀至三民高中家庭教育研習經驗分享,106年及107年度大仁國中榮獲推展家庭教育績優團體,長期耕耘大仁國中父母成長團,功不可沒。
(十一)109.01.04擔任父母成長團校慶成果展志工。
(十二)109.10.23父母成長團更名為樂學志工成長團,協助彙整團史活動照片,承先啟後。
(十三)109.12.18擔任校慶本土語攤位志工,以本土語言搭配臺灣地圖設計燈謎闖關遊戲,深受歡迎。
二、民國94─97年擔任大仁國中認輔志工,成立認輔媽媽讀書會及學生個案研討會,協助學校輔導情緒障礙學生,改善學生行為。
三、擔任精神健康基金會志工,導覽腦的美麗境界科學展覽,協助社區推展精神健康理念。
四、擔任基督教鳳山前庄循理會執事,協助牧者探訪教友,亦實施銀髮族才藝教學。並擔任主日學校長,輔導兒童品德教育及聖經真理的認識。
五、民國107年參與臺灣微客公益行動協會偏鄉志工服務,到屏東里港靈糧堂輔導弱勢兒童,進行課業輔導及品德課程教學,精神可嘉。
感言:
從學校退休17年,竟然還能獲獎,讓我深感意外與榮幸。感謝我的學校大仁國中的推薦及高雄市教育局的厚愛,也感謝教育部的肯定,更感謝學校志工們長期的陪伴。
民國81年,我擔任輔導主任創辦「父母成長團」(後更名「樂學志工成長團」),退休後繼續擔任講師及志工,並培訓「認輔媽媽」輔導學生,自己也參與認輔工作。在與家長互動時,幫忙分擔他們親子問題的困擾,讓陷入情緒的父母找到抒解的出口,經營家庭更有方向,我亦享受到助人的美好感覺。
我很感謝學校,協助「父母成長團」將近30年,這段歲月中歷屆的團長努力經營這團體,她們的智慧與熱忱,是激發我一起付出的動力。
她們大都是專職媽媽,陪著孩子入校後,參加成長團的課程,一同在校學習,吸收多元豐富的知能,充實自己。她們辛苦經營家庭外,更進而勇敢扛起團長的職務,開始學習行政溝通,擬定課程、聯繫講員,關懷學員……等繁雜的工作。
我看著這些從未在大眾面前拿麥克風講話的志工媽媽們,竟能成為沈穩且口條清晰的主持人,她們成長蛻變所產生的力量讓人欽佩。
成長團也成為學員彼此扶持的系統,一起走過許多心理艱困時刻,我也成為其中的受益者。
所以,我從不覺得自己在「奉獻」,讓我銘感在心的,其實是一種「幸福」與「享受」。
感謝這一切,讓我體驗到生命中真誠互動的美好。愛在其中,就有力量,愛在其中,就能成就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