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達鵬
學歷:淡江大學電子工程系學士
經歷:一、基隆市立武崙國小導師、總務主任
二、基隆市立安樂國中教師、導師
三、基隆市立中正國中導師、輔導主任、教務主任、校長
四、基隆市政府教育處諮詢顧問
原服務學校:基隆市立中正國民中學
推薦單位:基隆市政府
簡介:
曾先後在基隆市各校任職:武崙國小擔任導師5年、導師兼會計2年、導師兼出納2年、總務主任4年;安樂國中擔任專任教師1年、導師1年;中正國中擔任導師16年、輔導主任4年、教務主任9年、校長4年。
研發塑鋼扯鈴供全國各中小學使用、編寫國民中小學民俗體育運動跳繩及扯鈴教材(臺灣省教育廳出版)、編寫高中民俗體育教材之跳繩及扯鈴篇(龍騰及康軒出版社)。曾獲頒教育部跳繩、扯鈴項目薪傳獎、參加美國維吉尼亞州狼谷國際兒童節表演獲美國雷根總統頒贈「最佳貢獻獎」、美國佛羅里達州迪士尼世界頒贈「最佳演出獎」。並獲教育部及教育廳聘為跳繩、扯鈴項目薪傳獎民族藝師、「三等文化教育專業獎章」。
於民國103年7月至107年7月擔任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理事長四年期間,協助教育部體育署舉辦跳繩創金氏世界紀錄。至全國各區中小學巡迴推展跳繩操及錄製三套繩操影片。民國107年8月至今擔任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秘書長。
事蹟:
自民國102年8月退休,於民國103年7月〜107年7月擔任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理事長4年期間:
一、協助教育部體育署舉辦跳繩創金氏世界紀錄。至全國各區中小學巡迴推展跳繩操及錄製三套繩操影片。
二、民國107年8月至今擔任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秘書長、民國102年8月起擔任基隆市中正國中民俗體育義務教練,致力推廣民俗體育,全力推動全民運動。
三、民國104年擔任節目編導組團參加大洋洲國慶文化訪問團赴澳洲布里斯本、柏斯、雪梨、墨爾本、紐西蘭奧克蘭、Hamilton巡迴演出。此行訪問團正式演出7場、至學校交流演出2場,觀眾反應熱烈。承蒙僑委會給予出訪的機會,感謝各地代表處僑委會長官的肯定與支持,並感謝僑團、臺商、外國友人的歡迎和熱情的款待。無論是旅外的僑胞或是當地主流人士,均對訪問團孩子們精湛的演出及有禮貌的團隊紀律留下深刻的印象。對訪團的孩子言,真是難能可貴的人生經驗與團隊榮耀,對我們的國家而言,藉由訪團一場又一場努力精彩的演出,除了宣慰僑胞,也為國家完成神聖的國民外交使命。
四、民國103年組臺灣青少年民俗訪問團赴美國Tallahassee、Orlando參加亞洲藝術節訪演擔任團長兼節目編導。並協助體育署拍攝三套跳繩操影片供全國各地中小學使用跳繩操推動。復於民國105年在臺中市及民國107年在苗栗縣辦理民俗體育全民運動會。達到以下目標:
(一)提供青少年寒假民俗體育活動參與機會,體驗運動的愉悅感,增進身心健康。
(二)培養青少年民俗體育技能並提升體能,啟發其對民俗運動之興趣。
(三)讓學員在活動中也能同時體會兼顧課業的重要。
(四)有效達成全國各地區民俗運動人口倍增目的。
(五)民國106年及107年組臺灣青少年民俗訪問團赴美國Tallahassee、Orlando參加亞洲藝術節訪演,擔任團長兼節目編導。有感所有海外僑胞對國家的重要貢獻,也懸念他們為追求生活理想與發展事業艱苦歷程,因此,希望透過文化藝術的文化饗宴交流,進而凝聚僑胞的向心力,匯集支持政府力量,提升臺灣能見度,共同再創臺灣新紀元。
感言:
獲得這項榮耀首先我要感謝基隆市政府、教育部從民國64年起全力推展民俗體育,讓我有機會將具有傳統技藝與運動技巧的民俗體育能代代相傳,將老祖宗的童玩融合於運動、音樂、舞蹈與律動之中。並且以另類的藝術表達方式來呈現,不但可以在運動場上以運動的方式來展示,更適合在舞台上來表演,同時也可以單人、雙人或多人的團體方式來做各種不同的隊形變化,花樣繁多。讓觀眾喜歡我們的活動,同時能借欣賞節目的機會,認識臺灣民俗技藝與民俗體育的發展特色。
經過46年經驗的累積,我們已將簡單的跳繩動作、兒時童玩的扯鈴、陀螺研發出臺灣獨特的花式跳繩、花式扯鈴、花式陀螺……等表演活動。每年籌組基隆中正國中民俗運動訪問團赴國外訪問表演,頗受歡迎,尤其在歐美地區的表演更是場場叫座,每在表演結束後,全場3、4千人起立鼓掌致意,真可謂揚威海內外。
為了讓「民俗體育班」的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均能令人刮目相看,每天利用1至2小時的時間練習民俗體育運動和對課業加以輔導,不因考試而放棄活動,也不為了比賽或表演而影響課業。不分星期例假,每天都義務到學校輔導學生課業,教導民俗體育運動,終於使課業和運動能兼籌並顧。更難能可貴的是歷屆民俗班的畢業生,在國內的升學,也獲得優異的成果,個個品學兼優、學有所成。
要享有今日豐碩的成果,絕非易事,沒有辛勤耕耘的汗水,那來成功歡樂的果實,這些年來,政府及社會團體,也給我一再的肯定與鼓勵,內心感到無限的光榮與慰藉,退休後為使民俗體育能得到傳承,加入志工行列與熱愛民俗犧牲奉獻的老師、學生及家長們承續光榮的傳統,再創光輝的佳績,我與民俗夥伴們只有更辛勤、更努力地來耕耘這片充滿愛心和值得引以為榮的園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