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書禎
學歷:英國利物浦大學博士
經歷:主任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特聘教授
白書禎先生民國64年於省立臺灣海洋學院(海洋大學前身)畢業,赴英國利物浦大學海洋系深造,獲哲學博士學位,專長為海洋化學、分析化學。民國70年返國任海洋學院客座副教授,民國74年起轉任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職,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迄今。他在海水分析儀器設計製作上展現特殊的興趣,曾先後發展出海水中微量重金屬濃縮技術、營養鹽自動分析系統、溶氧測定光學法等,並積極培育海洋探勘人才。三十多年來多次擔任海研一號研究船領隊,帶領研究生用自製儀器調查臺灣四周河口、近海、東海、南海與黑潮流域,協助建立臺灣四周海域的水文資料庫。所開設課程為臺大熱門通識課程之一,曾被選拔為臺大優良教師;在專業期刊發表論文近百篇,被引用超過2000次;多次參與國內外大型探勘計畫,並擔任多種期刊的編輯與評審。
|
張明富
學歷:美國南加州大學微生物學系博士
經歷:主任、所長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張明富先生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科(所)特聘教授,臺北市人。自高雄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先後獲得臺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和美國加州洛杉磯分校生物系碩士學位和美國南加州大學微生物學系博士學位,專長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及病毒學。自民國67年起即在臺大服務,曾任醫學院生化暨分生學科(所)主任(所長),於民國85及88年分別以研究「D型肝炎病毒」及「冠狀病毒」獲國科會傑出獎,發表重要學術論文約60篇;曾擔任教育部醫藥生物技術教學資源中心召集人,致力將生技教育推廣到各生物相關學院與醫學院校,不遺餘力。教學研究之餘參與多種學術活動與社會服務,曾擔任臺灣生化及分生學會常務理事及秘書長和多個學會理事,亦曾擔任臺灣醫誌副主編。重視學術交流,除了參與美國微生物學會年會,也攜論文參加在美洲(美、加)、亞洲(日、韓、中)、歐洲(德、英、義、西)和澳洲等地舉辦之生化及病毒學相關國際研討會並多次主持研討會相關活動。
|
沈 冬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美國馬里蘭大學民族音樂所博士候選人
經歷:教授、所長、國際事務長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沈冬女士,國立臺灣大學教授,研究興趣為中國音樂史,出版《唐代樂舞新論》、《南管音樂體制及其歷史初探》、《不能遺忘的杜鵑花—黃友棣》等專書,學術論文數十篇,涵蓋隋唐音樂、古琴、近現代音樂文化及二戰前後兩岸音樂文化。近年研究轉向1950、60年代流行歌曲,出版專書《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及〈周藍萍與綠島小夜曲傳奇〉、〈愛臺灣、巍巍立海中間—周藍萍音樂作品中的臺灣想像〉、〈〈好地方〉的滬上餘音—姚敏與戰後香港歌舞片音樂〉、〈徘徊在嘉陵江上—「中央訓練團音樂幹部訓練班」考論〉等論文;完成資料庫《四海唱片母帶數位化計畫》、《臺北中山堂八十年藝文活動資料庫之建置計畫》;參與拍攝紀錄片《音樂家.周藍萍》、《行影不離—李行導演紀錄片》,擔任《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贈藏展》、《眾樂之堂—中山堂八十週年特展》策展人,及製作大型音樂會《寶島回想曲—周藍萍經典作品演唱會》、《行影如歌—李行導演電影音樂會》、《書信音緣—鄧麗君與莊奴的空中交會》等,行政歷練豐富,現借調至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擔任執行長。
|
胡振國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院長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特聘教授
胡振國先生為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暨電子工程學研究所合聘教授,出生於臺南市,民國62年南一中畢業後進入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就讀、66年進入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就讀碩士、70年役畢同年就讀同校博士班,並擔任兩年助教與兩年講師,開始學術生涯之路。74年取得博士學位即任副教授,並於78年升等教授。碩士班與服役期間通過高考電力技師與電子技師考試,同時取得公務員資格。學術領域主要專長為半導體,尤其是在氧化層相關領域耕耘研究,長期深入分析與探索,提出利用快速熱機台及室溫陽極氧化技術研製小於3nm超薄氧化層,多項材料與元件特徵的發現前所未見,至今發表近200篇期刊論文與近200篇會議論文,並申請中美專利近40件,培育博士生30多名,碩士生100多名。曾擔任臺大電機系副主任與主任工作,擔任國科會微電學門召集人,並曾借調至苗栗國立聯合大學擔任第一屆電機資訊學院院長。
|
陳美莉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士
經歷:組長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陳美莉女士為國立臺灣大學共教中心體育室教授,臺南市人,1981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主要學術專長為,運動心理學與課程教學;術科專長為羽球、田徑與網球運動等。除了擔任過田徑和跆拳道代表隊教練帶領學生創造佳績外,並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大專教職員羽球與網球運動競賽,為校爭光。在教學生涯中,常參與學術交流活動,隨著資訊日益更新,也常參加各項研討會,除充實自我之外,更有助於滾動式的調整課程教學,希望藉此幫助學生快樂的學習,進而培養終身運動習慣。
|
陳小梨
學歷: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免疫及傳染病學系哲學博士
經歷:教授、代理主任、所長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特聘教授
陳小梨女士現為臺大特聘教授,1980年於國防醫學院取得碩士學位,隨即擔任助教及講師。1985年獲國防部獎學金赴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進修並於1990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後返國至國防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任教。2000年至2011年於臺大醫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任教並擔任所長、2013年至2014年代理寄生蟲科主任,返國期間從事人類乳突瘤病毒和子宮頸癌的關係研究毫無間斷。約於1996年,國科會發展基因治療研究計畫,轉而鑽研子宮頸癌治療性疫苗的研發。約於2000年,找到二個新的蛋白質名為NRIP及BCAS2,利用基因轉殖鼠建立了人類疾病動物模式,分別為漸凍人及失智症疾病,建立其學術理論的了解,以及將來作為神經性退化疾病及老年肌肉萎縮症有效的治療方法。所發表國際學術期刊約一百多篇,學術獎勵分別獲得三次國科會傑出獎及兩項美國專利。代表國家至法國、德國及加拿大與該國的科學家互相交流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