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華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銀行保險學系學士
經歷:教師
現職:新北市立清水高級中學教師
林怡華女士,臺灣省屏東縣人。曾任職於私立高中職,修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40學分班,民國85年任職於新北市立清水高級中學迄今,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歷經多少青春歲月,以教育為志業,陪伴青少年們走過蛻變的成長之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無論教育制度、人事物更迭,專業、負責、與時俱進的處事態度,是一定要堅持的理念。珍惜歷屆師生的緣分與教學相長,親師的互動與合作,同事們互相的支持與鼓勵,酸甜苦辣、百味雜陳,但仍虛心細細省思、品味,為教育工作奉獻,無怨無悔。感恩有各位!一同建構豐富又充實的教學生涯及多采多姿的美好回憶。
|
崔秀雲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
經歷:主任
現職:新北市私立南山高級中學教師
崔秀雲女士極具教育熱誠,在專業領域上,積極進取,不斷進修,提升專業本質學能;擔任導師期間對學生除嚴管、勤教、循循善誘外,更重視學生良好習慣、品德及態度的養成,班上每位學生皆進行家庭訪問,付出愛心給予關懷,期能透過親師間的溝通、了解照顧好每一位學生;擔任行政工作時,更積極推動各項學藝、技藝競賽;擔任科主任時規劃第一屆電子科升學實驗班,其中有3位甄選入學錄取臺灣科技大學,奠定南山高中升學基礎;擔任實習主任期間全校丙級技能檢定通過率每年達98%以上,並推動職涯探索教育,縮小學用落差、提升學生知識力外、更打造學生就業力,對學生品德、態度及技能養成深具影響!目前是南山中學秘書室主任,除負責編輯學校校刊南山雜誌外,亦兼發言人角色,積極對外宣揚學校各項活動、競賽成效、教學成果及學生優異表現,透過媒體將南山中學展現予社會大眾,提升校譽貢獻卓著!其教育熱忱實為教師典範!
|
林秀娥
學歷: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四十學分班
經歷:教師
現職:新北市新店區安坑國民小學教師
林秀娥女士為新北市安坑國小教師,臺北市人,自民國70年擔任國小教師迄今。40年的教育生涯,一直在教育工作崗位上,盡忠職守、努力耕耘。隨著教育不停歇的改革,能積極跟上教育巨輪的滾動,並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去面對教學現場的狀況。時而驚訝、時而感動、時而無奈又時而難過,這點點滴滴皆在心頭。轉眼間,教育生涯已進入四十年,除了讚賞自己,更感謝四十年來,親愛家人的陪伴、好同事的諮詢和指教,讓自己執著沈浸在教育的熱忱中,而忽略了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的流逝。未來的日子裡,秀娥女士還是希望在教育崗位上繼續耕耘。
|
邱碧玉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士
經歷:教師
現職: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教師
邱碧玉女士為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專任教師,苗栗縣人,私立實踐專科學校(私立實踐大學前身)畢業,民國70年到臺中明道中學任教美工科,教學期間再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進修,獲得學士學位。專長平面設計、造形設計、室內設計及基礎圖學教學。擔任導師39年,歷經高職日間部美工科、廣告科導師19年及補校(進修部)導師20年,擔任進修部美廣科召集人長達10年,亦經勞動部考核獲得廣告設計檢定監評資格及考場評鑑人員。丘女士負責指導全國學生技藝競賽,廣告設計與室內設計職種10餘年,成績優異,協助學生順利保送國立科技大學。每年均負責三年級室內設計專題製作,成績斐然屢次進入全國專題競賽前12名及優勝、佳作。
|
聶台璋
學歷:國立臺中教育師範學院
經歷:教師、組長、主任、校長
現職:臺中市新社區中和國民小學校長
聶台璋先生自師專畢業,於南投縣偏遠小學服務7年,退休前再選擇回偏遠小學服務。力行國小體育組長任內,協助指導少棒隊,獲全國軟式少棒賽冠軍,代表中華民國參加1990年世界IBA軟式少棒賽,榮獲冠軍,獲頒體總貳等三級獎章。參加民國88年全國師鐸獎主題徵選獲第一名;和平國小校長任內,獲評為94年全國體育績優學校,並完成老舊校舍改建。有關於公共藝術部分,參加98年臺中市「校園新視界」評比,榮獲校門類「最佳功能性」獎。募款美化老舊圍牆,參加98年「校園新視界」評比,獲圍牆綠籬類「最佳設計理念獎」(第一名)。參加臺中市舞蹈比賽連續七年蟬聯兒童舞團體甲組冠軍。大智國小校長任內,榮獲103年全國少年籃球錦標賽冠軍,市長特別獎勵學校建設基金100萬元。個人獲臺中市政府103年廉潔楷模、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第24屆傑出校友。
|
于金隆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士
經歷:教師、組長、主任
現職:臺中市立安和國民中學教師
于金隆先生為臺中市立安和國民中學學務主任,臺灣臺中人,民國70年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後,至臺中新社國中實習,完成實習後留在當地服務。本身是體育學系畢業,除為服務學校推動各項體育活動,並曾帶領學生於全臺中市大會操比賽獲得優異成績。自從事教育工作以來,最大的理念便是有教無類與適性揚才,在教學工作中不只單純授課,對學生的輔導與管教也是教師的責任;曾積極輔導行為偏差與中輟生,使其步入正軌,改過自新,讓學生發展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無論學生家庭背景、認知行為、課業表現,一律秉持著至聖先師孔子的精神,引導著學生前往更好的未來,營造更好的社會。相信用關心、耐心與愛心,弘揚教育理念,教育會不間斷地促進世界進步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