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樹威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經歷:科主任、組長
現職: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教師

雷樹威先生為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專任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畢業,自民國73年起即在該校任教至今已有三十餘年,主要以擔任導師及資訊類科教學為主,曾任電機科主任、電算中心教育訓練組長、資料處理科主任、教學組長等職,在校期間擔任不同職務,行政、教學相輔相成,累積多元觀點、創新思維實踐在教與學的場域。另擔任專任教師兼導師期間,多次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技藝競賽程式設計職種、資訊月數位內容創意設計等競賽,屢獲佳績。感謝教育主管機關及學校提供給老師們很大的彈性和自主空間,讓老師能自由自在地發揮所長,能為教育青年學子盡點棉薄之力。

劉文龍
學歷: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物理學系博士
經歷:教師、助理教授
現職:臺中市立沙鹿工業高級中等學校教師

劉文龍先生為臺中市立沙鹿工業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臺中市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後分發至南投縣立草屯鎮日新國民中學任教,民國83年參加教師甄選分發至臺中市沙鹿工業高級中學擔任教職迄今。服務期間利用公餘時間至國立中興大學及交通大學進修並分別獲得碩士與博士學位,前後發表10餘篇於國際SCI收錄之學術期刊著作,論文內容大部分為光子晶體及光學相關領域。除專業領域外,課堂中透過應用簡單明瞭觀念傳授學科知識,期望藉由基礎扎實知識,啟發學生未來對相關事物之投入與實際運用。從事教職40年,每日努力灌溉耕耘這塊園地並分享學生成長茁壯之喜悅,此乃其畢生最幸福、最愉悅之工作。

王怜瓔
學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研究所演奏組碩士
經歷:組長、主任、校長
現職:臺中市立烏日國民中學校長

王怜瓔女士現任臺中市立烏日國民中學校長,民國70年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即投入教職,於四十歲兼任行政,曾榮獲民國102年臺中市優良教育人員及108年臺中市優良教育行政人員。民國105年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研究所演奏組畢業,積極轉化終身學習的教育熱誠,105年烏日國中獲頒第三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108年更成為教育部推動的跨領域美感領航績優種子學校。重視校園美化工程,104、105年配合臺中市環保局,推動空氣品質淨化暨綠美化工作,獲頒獎座。106年度並督導內政部營建署第一階段「城鎮風貌型塑整體計畫」-「臺中市烏日國中通學步道改善工程」,營造綠化友善的社區環境,深得社區認同與好評。鑑於烏日國中學43%為弱勢學生,致力推動各項多元學習計畫,104、105、106年指導參加大漢清韻河洛漢語國中古文朗誦團體組均獲第一名。

 許韶云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西樂組畢業
經歷:教師
現職:臺中市立至善國民中學教師

許韶云女士為臺中市立至善國中音樂教師,文化大學音樂系西樂組畢業,主修鋼琴。民國70年參加新竹市國中音樂教師甄試,返回母校建華國中任教。婚後,介聘至臺中,任職崇倫國中;適逢至善國中創校,再次介聘,任職至今。大學時代西洋音樂史課教授曾提及「早期音樂沒有小節,音樂是按語言的節奏創作」,當時聽著,心中並不明白這句話,直到25年後,因一次與詩班成員約定的節奏練習,恍然大悟何謂「語言節奏」,從而開始「節奏誦詞」的編輯,並於一年後克服電腦編輯技術上的困難,將節奏誦詞應用在國文課文背誦,效果頗佳;進而加上音訊檔使用在英語背誦上,讓學生不只背誦英文課文內容,語調、發音也一併學習。近幾年運用電腦製檔,進行英語、日語、法語歌曲等外文歌曲之教學,更擴增教學廣度與啟發性。

張清俊
學歷:輔仁大學體育學系
經歷:組長
現職:臺中市立安和國民中學教師

張清俊先生為安和國中教師,臺中市人,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畢業後,即於私立嶺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任教,將於今年8月1日屆齡退休。任教生涯中擔任多年生活教育組長,每日清晨即到校準備交通導護值勤,午休時間亦忙著處理學生的突發狀況,時常於下班後留校處理學生事務及與家長溝通,推動學生品德、人權及法治教育不遺餘力,矯正孩子的偏差行為,幫助無數誤入歧途的學生回到正途。近幾年雖未兼任生教組長,每天早上無論刮風下雨仍站在安和國中路口值勤交通導護,維護學生上下學安全,為安和國中默默付出20多年,從不喊累也未曾要求加班補休,只期望孩子們都能平安到校、快樂學習。相信只要願意放下身段傾聽學生的聲音,付出關心、耐心與愛心,就能和學生一起學習與成長。

吳錦森
學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經歷:教師、組長、主任、校長
現職:臺中市新社區新社國民小學校長

吳錦森先生現擔任臺中市新社國民小學校長,臺中市人。民國70年自臺中師專畢業後,擔任教師、組長、主任及四所學校(和平、新盛、東勢、新社)校長。服務期間以終身學習為理念,先後完成彰師大輔導系、彰師大輔導研究所40學分班、臺中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等課程、再進入臺北教育大學修習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學業。從事教育工作期間,時時以服務人群為目標,除依各校優勢等條件營造優質又具特色之學習環境及達成學生能力指標外,更積極參與助人行列,投入地檢署榮譽觀護人、更生保護會輔導員及山城區等諸多慈善團體;並推廣客家文化與語言,參與臺中市客家文化協會、油桐樹客家協會等;同時擔任課程發展角色,於教育部與國健署健康促進計畫國際認證標準擔任中央與地方委員。40年教職生涯,走過制度更迭、教育改革浪潮,但一顆熱愛教育的心,從未消弱。感謝一路走來,貴人相助、教育同仁們的支持與相挺,讓這把火繼續燃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