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龍
學歷: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
經歷:教師、主任、校長
現職:桃園市平鎮區南勢國民小學校長
(請用客語讀)范明龍先生現下擔任桃園市平鎮區南勢國小校長,頭擺係佇新竹縣新埔鎮鹿鳴坑出世,讀新竹師專畢業後,再過去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進修。對臺灣客語教學當有興趣乜有專長,認為母語代表一個人个人格、心靈、尊嚴,係盡寶貴个文化資產,做得分臺灣个多元文化還較靚,做得增強臺灣个軟實力。借助打幫無形教育摎潛在課程个影響力,總係擎頭帶腦盡自家最大个心力來教學、來打拚,正經係國小客語教學个典範,尤其係看著學生仔有進步,參加比賽有打等,就會試著自家乜有最大个報償,這報償就係心肝肚个歡喜摎快樂。公餘時間盡到教育人員个社會責任,加入臺灣客語國際演講會,擔任幹部或會長,鼓勵大家發現自家个優點摎才情,並將這兜優點摎才情貢獻出來,回饋社會,希望下二擺有一日,臺灣會變成全世界客家个中心。
|
羅春美
學歷:逢甲大學會計系學士
經歷:教師
現職:桃園市私立育達高級中等學校教師
羅春美女士,民國69年畢業於臺中逢甲大學會計系。同年12月於新竹忠信高中擔任代理代課教師(7個月);70年8月轉任大興高中,任教大興高中9年期間擔任商科科主任,負責實習銀行及實習商店等業務; 79年8月轉任育達高中。在教學之餘,不斷自我充實參加各項研習課程,民國78年參與資訊人才推廣教育五年計劃教育部委訓暑期教師資訊班、82年於政治大學進修會研所40學分班、91年於中原大學進修數學系大學部學分班。其他證照:國家考試通過電腦軟體應用乙級、電腦軟體設計丙級、烘焙食品-麵包丙級、中餐烹調-葷食丙級、華語導遊人員。工作之餘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擔任桃園體育會排舞社社團負責人、義興里關懷協會小組長、義興桌球社總務。
|
陳雪玉
學歷: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
經歷:教師
現職:桃園市立平鎮高級中等學校教師
陳雪玉女士,新竹縣人,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獲歷史碩士學位。在桃園從事教職四十年,先後任教於私立治平高中、私立振聲高中、市立平鎮高中。陳老師因父母不識字,對擁有教職特別感到珍惜,深知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教書四十年來,一直保有初為人師的熱忱,不斷從旅遊、自我進修中汲取新知,並透過歷史教學,潛移默化的給予學生為人處事的正面能量。教書生涯中,不僅自編生動活潑的歷史講義指導學生,更將每次參與進修所獲得的專業成長,積極轉化於教學實務上。擔任行政業務時,體認到校務要蒸蒸日上,行政就要做好溝通的橋樑,積極規劃各類研習與計畫,使學校學生和同事受益匪淺。
|
徐享鵬
學歷:中原大學電機所
經歷:主任、副校長、校長
現職:桃園市私立治平高級中等學校校長
徐享鵬先生畢業於中原大學電機所,自民國70年預官退役後,至治平中學擔任教職已有30餘載,期間歷任導師、設備組長、總務主任、實習輔導(招生)主任、教務主任,是治平轉型成長的重要推手。102年奉慶美教育事業集團創辦人吳慶堂先生及王美只董事長之邀請,至啟英高中擔任副校長兼教務主任一職,4年後蒙董事會信任及提攜,回到治平高中接任第9任校長。一所優質高中,校長應有多一分經營學校的用心、做好轉型實務領導,相信徐享鵬校長將能秉持董事長的教育理念與殷切期許,帶領行政團隊積極營造優質學習氛圍,有效支援教學現場;教學團隊應有教學的創意,提供鷹架支持學生有效學習;以更靈活及彈性的策略方法,掌握教育變遷的趨勢,輔以有效的行動力,帶領師生突破下一波更艱鉅之挑戰。
|
沈淮敦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經歷:教師
現職: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教師
沈淮敦教師為桃園市立中興國中教師,南投人。於民國70年8月,自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分發至中興國中服務至今。溫柔敦厚,熱愛教育工作,全心投入於班級經營與教學活動。長年擔任導師,全心奉獻班級經營36年,結合家長資源,愛護學生、耐心教學,真誠付出,培育無數中興英才。沈老師本身具備國家級武術教練資格,自民國78年起義務指導學校教職員工武術社團,32年如一日,提倡健身風氣,教授學校教職員八極拳及各種健身武術,先後接受指導之教職員計達70多位,亦曾多次於學校校慶運動大會指導教職員武術表演,深獲好評。沈老師是一位具有人師與經師特質的典範教師,除了盡責堅守崗位外,對於班級經營與學校公共事務積極參與,對武術運動的推廣亦不遺餘力。一直以來,受到師生一致肯定與愛戴,甚至自校內到校外,長期對教育文化及武術運動關懷和奉獻,都表現在具體的行動中,其身教與言教堪稱為人師表的模範。
|
馬海琴
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系學士
經歷:教師
現職:桃園市立平鎮高級中等學校教師
馬海琴女士為桃園市立平鎮高中國文科教師,出生於南投縣,埔里鎮。畢業於南投縣宏仁國中、臺中女中、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並於政治大學進修碩士學分。專長是國語文朗誦比賽教導,獲得109年全國語文競賽甲等。教學時,充分闡述與學生討論,使收潛移默化的教學成效,並欣賞文學上語言、思想、時代背景。培養學生文字運用技巧,欣賞諸子百家思想特色與文學的藝術。涵養內在氣質及關懷地方文化、里巷人物,陶冶仁愛之情操,從而培養面對矛盾、衝突應有的積極生命態度;並了解天人關係的宇宙內涵,從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