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玲
服務學校:臺北市北投區立農國民小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英語課程設計及教材教法
二、利用PPT融入教學提升學習效果
最高學歷: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英語教學系研究所碩士
教育理念:每個孩子都可以成功,適性的教育讓孩子擁有自信、樂於學習、成就顛峰經驗,讓英語成為孩子一生的朋友!

經歷:
臺北市立大學英語教學系「英語聽說教學」課程兼任講師
臺北市立農國小英語專任教師
國教院建置「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SA」之命題委員

榮譽事蹟:
2019年獲美國國務院參與之Fulbright卓越教學獎。
2013年網界博覽會國際白金獎,獲總統召見。
2014年全國創意教學獎KDP國際認證獎特優。
2016年全國學校經營與教學創新KDP國際認證獎優等。
臺北市110學年度特殊優良教師。
2016年教育部師培聯盟英語文全國教學演示教師組第二名。
2008年臺北市國小英語童書創作連續四年優等,作品獲出版。
2011年榮獲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英語教學系傑出系友。
2014年臺北市國民小學提升學生英語能力訪視表現優異教師。
2020年臺北市國民小學媒體素養教學設計徵件活動優選。

教育精神:
每個孩子都可以發光,善用比馬龍效應,給予正向期待,導引出孩子最良善的部分;設計適性學習活動,用孩子的語言,將抽象概念以簡單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給予學習安全感,讓孩子不怕犯錯,而且人人有機會,教室裡沒有客人。持續吸收新知提供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當一個會笑的老師,讓孩子愛上英語,進而能夠終身學習,讓英語成為孩子一生的朋友!
導入「養、樂、多」教學方程式
一、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
重視英語學習基石如音韻覺識、字母拼讀、瞬識字的精熟,設計互動和探索的活動以達到情境中語言使用的最大化,強化學習策略讓英語學習之路可以走得長遠。學習內容加入生活和文化相關的素材,讓孩子有帶得走的能力及國際觀。
二、快「樂」學習:
研究顯示「大腦越開心,學習越好!」。堅守學習目標讓過程充滿快樂,提升興趣以增加動力。快樂不只在學習過程中享受驚奇和愉悅感,也在由「不會」到「會」的內心滿足感,設定短期可達成的目標以創造成功經驗。
三、「多」元學習活動:
孩子各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和偏好,因應孩子的個別差異,給予適性的素材。利用圖片及實物具像化學習內容,設計多元活動以支援學習,如桌遊、歌曲、律動等,同時善用教具及電子設備操作學習內容,從做中學。

得獎感言:
如果人生是一本書,得到師鐸獎的殊榮無疑是給了這本書一頁全彩的頁面。我的這本書前半部是臺灣中小企業奮鬥記實,後半部則是充滿驚奇的探險遊記,串連的是英語的頻繁使用和不管在什麼位置的全力以赴。
從事教職二十年,從當初的「我可以嗎?」鉅細靡遺將教師手冊裡每個教具做出來並進行每項活動,過渡到後來的「我可以吧!」去蕪存菁,加入國內外老師分享的成功活動,到現在的「我可以耶!而且我願意!」能夠設計全員參與的活動、預見活動中的障礙先予排除、加深加廣學習內容並經常看到教室裡美麗風景。一步一腳印,踏實踐履。
教學不會總是風平浪靜,沒有礁石就激不起美麗的浪花。孩子課堂裡深鎖的眉頭,趴在桌上興趣缺缺的樣子,讓我想要和孩子一起變得更好!於是努力創造快樂幸福的感覺,讓孩子學習英語有許多成功經驗,自主學習的種子可以在心中萌芽,有信心能在這條漫長的英語學習之路走下去。
一路走來有許多貴人相助,讓我不致跌跌撞撞。感謝臺北市立大學英語教學系師長的培育及提攜,碩士班課程讓理論可以在教室實踐,有機會傳承教學給學弟妹讓我可以統整反思小學課室的教學。立農國小是教職的起點,感謝夥伴們一直是堅強的後盾,尤其感謝李秋田校長的鼓勵、協助及給予機會。感謝家人無條件的等待和支持,包括那個看著媽媽背影長大的女孩,因為我總是在備課。最感謝二十年來大孩子們、小孩子們的接受挑戰,總是把你們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因為看到你們臉上的陽光,老師會想盡辦法時時進步的。
Excellence is not being the best;it’s doing your best!得到師鐸獎是另一個起點,深自期許莫忘初衷,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