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筱葳
服務學校:高雄市立前鎮高級中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國語文領域教學及學術研究
二、課程設計、提問設計、評量規準
最高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
教育理念:學校教育乃生活教育的其中一環,教學者當作為重要橋梁,
提升學習者對生活的敏覺度,進而擁有解決問題的素養。
經歷:
高雄市前鎮高中國文科教師
高雄市教育局國教輔導團高中團兼任輔導員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榮譽事蹟:
指導學生參加九十二年度全國語文競賽作文組榮獲佳績。
高雄市九十三年度語文競賽,榮獲中學教師組朗讀組第二名。
指導學生參加九十四年度語文競賽作文組第二名。
完成教育部96至97學年度試〈續〉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106年起,受聘為高雄市PISA閱讀素養試題批改種子教師。
完成2020-2021瑩光教育協會入校陪伴者培訓。
協助辦理2019-2021高雄市翻轉教育節。
106年獲得高雄市SUPER教師高中組獎。
107年獲得全國SUPER教師縣市教師獎。
108學年度獲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學績優。
教育精神:
一、教學理念:
教育本是為了讓學習者能夠在生活中覺知問題、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場域;於是,教學不能與生活情境斷裂;無論是在教材的分析與知識技能的運用上,當以「與生活連結」作為重要原則。但時代不斷轉變,期待學習者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那麼教學者更應該能夠與時俱進,具備能夠因應時代變化的教學思維。
二、教學方法:
(一)學習共同體:世界已經擺脫競爭力的時代,進入合作力,以創造更大效益。在課堂上亦是如此。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習者體認團隊合作力,不僅刺激學習者內化思考的能力,消弭學習成就落差的距離,更能提升反思效用,學習者透過反思,得以掌握自我學習優劣。
(二)提問:以提問做為課程進行主軸,教材上的知識乃前人智慧的結晶,僅屬於「結論」,教學過程應當引導學生進入「如同專家一般思考」歷程,方能建立有效的學習經驗。
三、教學建言:
曾經聽過一句話:「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教育應當是能夠注入良善力量與發展永續影響力的場域,在良善力量方面,著重品德陶冶,加強學校輔導機制;在永續影響力方面,透過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探索自己、發現自己,進而能建立自我未來方向,成為名副其實的自主學習者。
得獎感言:
今天能夠獲得這項殊榮,我相信是因為自己的信念。我總相信「教育」能夠改變許多,透過教育,學習者習得了跨領域的知識、技能,更在其中培養出積極看待自己、看待生活,更看待世界的視野與態度。學習者終將了解到,生活不是個人的一枝獨秀,而是要透過自我體會與實踐、團隊合作與共創、參與公眾事務與提出策略,才能為自己、為社會、為整個地球村打造公平且永續的生活環境。
踏入教職以來,感受到學習者在時代變動下的無力,教學者在資源無法充分運用下的困境,我們常常被環境特色牽動而嘆息,卻也往往少了「其實我可以解決問題」的思維。在106年獲得super教師獎之時,我在頒獎典禮上承諾:「只要哪裡需要我,我就會在。」縱然個人力量渺小,但我相信透過不斷地分享與陪伴,慢慢形成支持的力量,教育能夠形成無與倫比的影響力。感謝評審委員的辛勞以及對我的肯定!我期盼這個獎項,能讓我有機會,成為創造這份影響力的其中一員。
謝謝我的父母,他們提供了我自由選擇自我發展的空間,並且在生活中每一個需要支持的時刻,成為我堅強的後盾。謝謝我的先生、我的孩子,縱然我是個不完美的伴侶與媽媽,但我們都能從彼此的不完美中,找到相依相存的平衡點。
感謝前鎮高中的團隊,無論是行政同仁、 教學同事們、學生、家長,都在這段遴選的過程中,給予我強而有力的支援,讓我能專心地細數,這一路以來讓我感動的、挫折的、歡欣的、充滿希望的教學足跡。
謝謝瑩光教育協會,在這幾年深感教育環境變動的時刻,因為協會所提供的培訓課程、入校陪伴機制,都讓我重新學習與反思所謂的教育理論,進而能夠建立專屬於自己的教育哲學—創造學習者獨有的學習經驗,並且相信他們。
「相信」,就會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