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琦
服務學校:基隆市仁愛區仁愛國民小學
職稱:校長
擅長領域:一、課程與教學發展
二、課程與教學領導
最高學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
教育理念:教育的價值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發展潛能,成為一個有自信、能思辨、熱愛生命,能參與社會的人!

經歷:
基隆市復興國小校長、東光國小校長、武崙國小校長、仁愛國小校長。
輔導團語文領域副召集人、藝術與人文領域召集人、數學領域召集人、人權議題召集人及諮詢顧問
曾任基隆市性平教育委員會、教育審議委員會、終身教育推動委員會、精進計畫推動委員會等委員
獲聘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教學品質計畫」輔導諮詢委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分組審議委員、教學卓越獎國小組評審委員、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培訓研習講師
受邀參加教育部海外2007年臺灣中小學校長領導統御能力研習營

榮譽事蹟:
84年國際青商會第七屆傑出青年獎及救國團優秀青年獎。
87年榮獲本市特殊優良教師、105年榮獲特殊優良校長獎。
89年、94年教育部行動研究特優獎及優等獎、95年、103年本市優等獎。
95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銀質獎、105年榮獲佳作獎。
101年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傑出校友獎。
104年榮獲教育部數學亮點計劃一等星獎。
107年榮獲親子天下教育創新領袖獎。
107年、108年本市課程教學實踐優等及特優獎。
107年、109年教育部數位深耕計畫展覽最佳人氣獎。
109年教育部海洋教育績優團隊獎。

教育精神:
人本教育,以愛與尊重為基石,帶好每一個孩子
一、教學理念:
每一個孩子都能學習,勇於面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團隊合作、複雜問題解決、獨立思考、創造等關鍵能力為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展現終身學習的態度。
二、教學方法:
以「學習者為主體」活化教學,掌握學科本質、教學材料與生活結合,經由個人及小組探究任務的安排及學習策略的導入,營造學生主動投入、意義理解的學習歷程。
三、好的老師是一個好的學習者,教師必須理解及思考學習者是如何獲得學習,課堂活動才能由教師的教翻轉為學生的學。教師的角色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包括能讓學生激發思考、充分的心智交流溝通與表達,在分析、比較、綜合、歸納的思辨歷程中,引導學生建構學習的意義,獲得知識、技能、情意整合的素養。

得獎感言:
很榮幸能獲此殊榮,感謝評審的肯定,也感謝一路走來共創、共享、相互扶持的每一個教育夥伴!成就不會是單打獨鬥得來的,至少對教育的耕耘絕不是單槍匹馬可以成事,尤其當了校長後這更是深刻的體會!
回顧34年的教育生涯,「學習」賦予我在教育生涯中源源不絕的能量!特教的知識讓我認識多元與差異、輔導的背景讓我了解同理與關懷;碩博的課程與教學專業,讓我成為校長以及在轉型的課程領導中更有理念與方法。福祿貝爾說:「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我的樂愛學習為自己也成為師生的榜樣。即使今日,教育新知、未來趨勢仍令我孜孜不倦,我相信這是成就我獲獎的因素之一。
「夥伴」的扶持是獲獎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教育不應該是個人的事,初任教師時資深教師傳授的心法,擔任主任時校長的信任與身教,到位居校長時與同事們的溝通、合作,家長的信任、支持,都是成就學校創新經營的重要養份。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十二年課綱前導學校,以及學校創新經營的閱讀磐石、教學卓越獎、到近年親子天下創新領袖獎,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努力,才得以成就現在的我。而以教育的本質為核心思考,以關注學生為溝通的橋樑,以分權分責為共好的合作關係,是磁吸夥伴的妙訣,感謝在每一所學校的好夥伴們!
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半徑,師生交融中成就彼此的生命與理想的圓。當驪歌響起,看著一個個孩子,在一個又一個老師的教導下,帶著知識、勇氣、微笑邁出校園的那一刻,是最讓人心滿意足的時刻!感謝三十多年來在教育園地相遇的每一位學生、師長和家長們,因為你們讓我有豐沃的養份得以成長,生命充滿光與愛!我將盡情展現專業與熱情,以成為一位教師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