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芝菁
服務學校:嘉義市立民生國民中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藝術與人文領域主題式協同教學
二、美感教育與設計創新
最高學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造型研究所碩士
教育理念:教育是一段生命影響生命,師生一起淬鍊成長的歷程;師長的愛與榜樣,身教孩子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
經歷:
嘉義市立民生國中專任教師11年
嘉義市立民生國中兼任導師5年
97、99、102、108學年度擔任藝術與人文領域召集人
參與教育部美感課程推廣計畫
榮譽事蹟:
110年榮獲嘉義市特殊優良教師。
110年受邀南區美感優良教案分享。
2020教育部第七屆藝術教育貢獻績優學校獎。
103年藝群.推手團隊,榮獲教育部103年度教學卓越金質獎。
96年協同合作藝起成長團隊,榮獲教育部96年度教學卓越金質獎。
教育精神:
「生活即學習」,生活是有感的,有溫度的,學習好好當一個人。人,書寫構成是兩道比劃互相支撐,這意味著:人必須彼此扶持、尊重、互助、欣賞,才成為挺立的人。所有科目的學習,是均質,不可偏廢,才能成就完整的人」。
美的教育更是如此,認識自我、表現自我、觀察生活、關懷他人,有感動才有行動,在生活裡傳遞感動的人文藝術,體現美的生活。學習最害怕的結果是:學習即數字。沒有感動自己的學習結果,成績只是一串數字,就像人工智慧完成指令,速成冷漠。
教育是不斷地「創新與傳承」的過程。「創新」,隨著大時代的潮流,教育的內容、方法必須隨之滾動,不能用上一代的方式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不合時宜的教育,必然造就無法創進未來的下一代。「傳承」,核心價值必須傳承;歷程必須經過體驗。例如:「自畫像」。透過手機自拍,APP修圖,不過是幾分鐘的事,但是,這不是自畫像的核心價值,也缺乏體驗的歷程。速成,犧牲了孩子自我察覺、思考調整,以及一步步構建自我的成就感。
「不完美又何妨,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進來的地方。」我們皆不完美,所以需要不斷地學習調整,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在可以努力的地方用心,找到自己最適合的位置,迎接光。
得獎感言:
感謝教育部、教育市政府、各位教育先進的愛與榜樣,給予後進肯定與鼓勵。更感謝民生國中這個大家庭,彼此互相激勵扶持,成就這一份美好。
在教育的這一路上,我並不那麼特別優秀,我只是幸運被看見的那一個。教育的創新與傳承,有太多的先進,成為我的巨人,願意承擔教育的重量,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多更遠。
感謝,我的第一個老師—我的爸爸媽媽。他們樸實真誠的身教,教我「真誠待人、逐步踏實」。感謝,我的第二個老師—我成長過程中的所有老師。他們執教的堅持,從不放棄。這份信念教我「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感謝,我的第三個老師—我的法定配偶。與他相處的過程中,我學會「愛包含理解、體諒與尊重,以愛之名的要求,未必是真愛」。感謝,我的第四個老師—我所有的學生。每一個孩子的生命歷程就像一本書,閱讀的方式是「生命影響生命」。感謝,我的第五個老師—我的孩子。他們教我「愛與期待的同時,必須接受生命本身就是不完美,因為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民生國中,是我執教的第一個場域,也是目前的唯一。很幸運地,18年來遇到的歷任長官,以及帶領的行政團隊,總是給予藝能老師自由發揮的平臺,默默支持與鼓勵的力量,扶持我們站上被看得見的地方,扭轉「藝能科邊緣化」的處境。
所以,回饋以用心。
昨日、今日、明日,我都是一位老師。
猶記初衷-愛與榜樣,
謹記教育是一段生命影響生命的歷程,謹慎也泰然。
生命交會,創新與傳承,共創美好。
感恩 所有,繼續前進教育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