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成
服務學校: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職稱:教授兼工學院副院長
擅長領域:一、服務型機器人設計與控制
二、品質工程最佳化
最高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
教育理念:因材施教,讓學生能發揮所長,但同時鼓勵學生不要畫地自限,不怕向自我挑戰,你的態度將決定你的高度。

經歷:
美國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研發長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副教授、研究發展組組長、工業服務組組長
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國立台灣大學專任助教

榮譽事蹟:
2020田口品質工程法磨課師獲全國線上推廣教育最佳專業教師獎。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109年度特殊優秀教學人才卓越教學獎。
2019年獲國際認證機構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教學傑出獎。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96、103、107、108年傑出教學獎。
107年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問題導向學習課程卓越獎」。
101年全國學生實務專題競賽機械與動力機械類群第三名。
98年經濟部智慧居家服務型機器人產品創意競賽創意情境組第一名。
97年第十六屆全國自動化科技研討會自動化組最佳論文獎。
96年教育部影像顯示科技人才培育產學合作競賽奇美獎第二名。
96年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最佳論文獎、曾錦煥論文獎。

教育精神:
二十五年的大學任教生涯,教過形形色色的學生,而學生學習的方式也隨著世代變化。相信所有當老師的都會有個感想,現在的學生跟老師當學生時的「程度」與學習態度,是真的不一樣了。儘管教育制度改變的成敗每人評斷不同,但這改變認知了每位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多元學習與因材施教,讓學生能發揮所長,相信是多數教育者都認同的教學理念。我是屬於要求嚴格的老師,不管是在教學與研究上,重視培養學生面對挑戰的態度與自主學習能力。但在抱怨學生程度不再同日而語的同時,身為老師,是否也該學習在教學方法上與時俱進,導入創新教材教法,來提升新世代學習動機與成效?近五年來在課程發展中導入了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磨課師(MOOCs)教學、問題/專案導向學習(P/PjBL)、翻轉教學與全英語授課等,並著重在課堂互動與即時反饋,來提升課堂注意力與師生互動,也的確激起了課堂中許久未見的學習火花。另一方面也鼓勵同學不要畫地自限,不要害怕向自我挑戰,也不要怕失敗,只需盡力而為,害怕失敗而不跨出嘗試的腳步,將永遠無法邁向成功。

得獎感言:
人言「教育是個良心事業」,尤其在大學任教,大學生基本已是成年,學習應是自己的事。而相較於研究和產學成果,大學教授較少思考如何提升教學技巧,尤其教學好壞標準很難界定,任何想要推他們一把的創新教法,想要在教學當下得到所有學生的肯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學生終究是教育的主體,任何創新的教學法與數位科技的導入,都不應該脫離人本的思維。現代學生的價值多元,意見也相當主觀,在學期末學生評量回饋中,難免會有部分負面的評價,一開始讀到少數同學情緒性的評語時,總會感到挫折,但從另一方面看到大多數同學的肯定,心裡也逐漸釋懷了,或許這就是網路新世代的常態。但也感謝學生多元回饋,讓大學老師在教學上也能夠學習成長。得獎該感謝誰呢?感謝出現在生命中幫助我成長各種型態的「老師」吧,其他的,就借一句陳之藩的話:「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