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克維
服務學校: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職稱:教授兼副校長
擅長領域:一、國際海事教育,國際公約內國法化
二、船舶自動控制,船舶運動控制
最高學歷: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教育理念:即使是王永慶的兒子,也無法擔任台塑海運船務部的經理,因為只有懂船才能管船,海事教育是開門的敲門磚。

經歷:
張榮發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副校長
船舶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
教育部海洋教育推動小組委員

榮譽事蹟:
教育部海洋教育推手獎個人獎(國家級獎項)。
國立中山大學108學年度傑出校友獎(學術類、傑出專業表現)。
第56屆中華民國海運有功人員暨模範航港從業人員。
獲頒中華民國海洋及水下技術協會海下技術獎章。
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聘任為十二年國教課綱研修委員。
100年至102年,科技部優秀人才彈性薪資獎勵。
103年至106年,教育部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獎勵。
連續3年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特殊優秀產學人才彈性薪資獎勵。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109年獎勵特殊優秀教學人才彈性薪資獎勵。
SCI國際期刊Hindawi, MPE客座主編。

教育精神:
一、教育理念:
「遵循國際公約、強化國際接軌」。海事教育十分特殊但屬小眾,在技術型高中每年招生人數不到400人,大學技職體系中招生人數約1,000人,但臺灣整體經濟卻有90%以上必須靠海運來做運輸,所以海事教育為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海事教育必須依循STCW國際公約規範執行。因此「遵循國際公約、強化國際接軌」為從事海事教育生涯中最重要核心理念,舉凡歷次STCW國際公約修正與變革,都能在第一時間協助教育部及交通部將我國海事教育及訓練內涵適時修正,並安排國際組織認證,使我國海事教育能與世界各國同步。
二、教學方法:
「實作驗證理論、技能深化思考」。出身技職體系,從事技職教育工作30年,深知技職體系學生動手實作能力非常強,他們習慣於用動手實作、眼睛觀察來了解抽象的物理意義。所以在課堂上,每一個理論都要用實作的方法告訴他們在實務上的應用實例,同時也必須透過不斷地練習,經由技能深化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了解這個理論在哪裡用?用在哪裡?怎麼用?什麼時候用?藉由學生對於應用場域的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建言:
「為學生建構完整的職涯發展地圖,才是讓學生長久投身海事職場的不二法門」。

得獎感言:
海事教育是一個特殊領域的技職教育環結,在這個領域中大部分的老師都具有航海人的特質,那就是遠離人群默默工作,永遠就像航行在汪洋中般的孤寂與沉默。也因為如此,在過去的三十年之間,從來沒有一位從事海事教育的教師獲得師鐸獎的肯定。對於這一次教育部肯定及各位審查委員的推薦,不只是對我的獎勵,更是對海事教育的重視。謹將此特殊的榮譽獻給臺灣的海事教育工作同仁,因為他們的努力成就臺灣的經濟發展支柱。
我來自於教育家庭,父母均為長年服務於教育的人員,父親歷任澎湖海事及東港海事校長,我承接父親的期許投入海事教育。在海事教育領域工作30年,深刻覺得海洋教育已成為我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臺灣的國際社會地位特殊,但是臺灣的海事教育卻與世界海運的發展緊密結合,我們雖然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但是我們的海事教育內涵卻絕對與世界同步,也因為如此,臺灣的海運事業在全世界各個港口都能夠獲得肯定與重視。為臺灣的海事教育建構一個能夠與世界接軌的教育環境是我終身的職志,為臺灣海事教育的莘莘學子建構一個可以長久生來發展的管道,更是我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敢懈怠的目標,在過去的30年是如此,在未來的教育生涯中將更為努力。
在臺灣,每一年有90%以上的貨物必須靠海運輸送到世界各地,為臺灣撐起最重要的經濟命脈,雖然海事教育在臺灣屬於十分小眾的教育環節,但是對臺灣的經濟發展卻有著重要的貢獻。在這個領域必須有優秀的人才持續投入,期待在這個具有發展前景的海運事業中,有更多的教育工作同仁投注更多的教育愛在這些莘莘學子身上,讓他們勇敢地走向這一個偉大的航道、投身於海運事業,讓臺灣再創造一次令人刮目相看的經濟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