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幸鈞
服務學校: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
職稱:體育教師兼導師兼籃球隊教練
一、創新體育教學設計
二、團隊戰術策略應用與引導反思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碩士
透過創意與專業的教學,與學生建立最真實的關係,由愛出發的教育動機,Always from LOVE!
教育部體育學科中心種子教師
板橋高中導師、男籃校隊教練、體育組長
鈞鈞體育課-ChunPE:近1800人訂閱、近100萬次曝光。
ChunChunPE:全英體育課分享,195位外國老師訂閱。
國際身體素養協會主席Nigel Green參訪觀課與交流。
媒體採訪:如親子天下、翻轉教育、運動視界、民視、udnTV等。
研習講師:全臺巡迴素養體育課、適應體育、戶外教育約50餘場。
公益活動:自行設計貼紙、衣服義賣費用全數捐款至非營利組織。
適應體育:課程實踐獲選評審特別獎、親子講座、視多障學生志工團。
優良獎項:教育部體育署傑出教學獎、國立體育大學傑出校友。
專業發展:體育學科中心種子教師、QPE研究教師、NPDL教師。
國際學生雙語教學:印尼、日本學生入班交流實施雙語體育課。
一、教學理念
(一)用創意讓學生從「討厭」變成「期待」體育課
學生遇到我最常問的一句話是:「老師明天體育課上什麼」,期末學習反思表常出現的話是:「老師總會用很多好玩的活動,讓體育課變得不無聊」透過多元的練習活動,讓學習永遠保持新鮮感,這是屬於鈞鈞體育課的快樂!
(二)用同理心讓學生從「恐懼」變成「勇敢」接受挑戰
許多孩子害怕體育課原因是怕面對「失敗」,透過不同難度分站練習,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經驗,學生最真實的回饋是:「把球打過去的那一刻,我好像更有自信了」,透過體育教會學生勇於突破自己。
(三)用「體」驗教「育」建立學生品格
體育是個媒介,讓學生學會:團隊合作、溝通、誠實、為自己設目標、服從裁判與團隊、勇於擔任領導者,在各種練習活動中,透過鼓勵與引導建立學生品格。
二、教學方法
(一)差異化-讓每個孩子都獲得成功經驗。
(二)情境化-讓學習變得有意義得以應用。
(三)多元化-滿足學生不同喜好運動項目。
三、教學建言
以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需要,給予有安全感的學習環境,孩子自然能展露出最真實的一面。孩子需要的是被支持與同理的學習過程,而我們可以成為孩子的支持者、供應者以及快樂回憶的製造者。
我想把這個獎項獻給正在服務的學校「板橋高中」,在準備申請的過程中,賴春錦校長一次又一次的耐心指導,同事們滿滿的幫助與支持,學生們熱情又簡短有力的「老師,加油!」,以及就在我身邊最親近的體育夥伴們豪邁的無償付出,還有三位我可愛已畢業學生無怨無悔的付出幫忙。在這一刻,突然明白,原來身邊充滿著很美好的關係,這是一間很溫暖、很有愛的學校,我擁有了一群很可愛的師長與夥伴,這是一份無價的禮物,沒有你們,也沒有今天站在臺上的我。我們都無法也不可能當一個完美的人,但是可以當一個持續進步的人,謝謝我身邊每一位師長與夥伴,一群人才能走得遠,和你們一起成長進步過每一天,很快樂!第二個想把這個獎項獻給我的恩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靜萍教授,在梳理過去的每一個經歷與事蹟時,發現所有的事情大概有一半以上都因為有靜萍教授的栽培與「踹一腳」,才促成了一次又一次美好的成果,如果沒有恩師的信任,也不會有這些滿滿的所謂的優良事蹟。美國有一位70歲的老牧師說,這一生的夢想應該包含三個元素:1.熱情 2.能力 3.能支撐生活的收入,而這個「夢想」不應該因為年齡、環境而消失,夢想會伴隨著你一輩子。我走在夢想的道路上,持續冒險著,是環境帶著我不斷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正因如此,我能毫無保留的在課堂中釋放我的愛與熱情;在與學生互動過程中,其實不確定是否有把「體育」教得「好」,但確定我愛我的學生,這份愛,每天都在我們之間流動著。謝謝評審委員的肯定與相信,謝謝這個機會讓我能重新回首過去的美好經歷。在教育生涯裡,還要繼續往前走呢!相信未來還會持續發生許多很可愛又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