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麗慧
服務學校:臺中市立啟聰學校
職稱:教師兼級任導師
一、指導特幼生溝通無礙融合普幼教育
二、美感教育創新教學與研發教材教具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碩士
站在特殊孩子的起點,發掘其優勢,依個別需求適性導引,讓他們天天喜歡來上學,在快樂中學習,有愛便無礙。
臺中市立啟聰學校教師
臺中市私立聖雅各幼稚園教師
臺北市私立幼學幼稚園教師
一本初衷全力以赴,一日為師終身保固,獲109年教育大愛菁師獎。
受推薦農情中聰教師專業社群109年獲教育部杏壇芬芳團體獎項。
協助聽障生學發音103年獲第四屆全國特殊教育教材教具自編教材優等。
啟發聽障生玩認字103年獲第四屆全國特殊教育教材教具自製教具佳作。
106年迄今指導學生參加全國聽障國語文競賽書法組一、二名各兩次。
粽香為題材,牽動孩子的心,「悸動」榮獲第59屆全省美展入選。
鑽研教學法,獲臺灣區81學年度啟聰教育教材教具展覽教材類特優。
取材自生活食材,「饗宴」榮獲91年臺灣省公教書畫展國畫組第一名。
發揮專業精神及教育愛,榮獲103、108年度臺中市優良教育人員。
默默耕耘,盡心盡力,從事教職,109年服務屆滿30年資深教師榮譽。
一、教學理念:
啓聰學前教育33年如織的歲月,協助聽障幼兒翻轉人生,是一路秉持的信念,永遠想像著孩子更美好的畫面。每聽到孩子說:「我覺得我每天都在進步」「從小班升到大班後,甚麼都哭不出來了?」「因為你長大了」每次一起克服的「困難任務」,為你裝備受用一生的「恆毅力」。希望每個孩子都有快樂的童年,親師合作擴展到校外,例如臺東布農部落參訪,傳授家長在家庭生活的技巧,為特殊生學習與成長帶來更正向的環境與成效。
二、教學方法:
學前階段教育是幼兒人生的啟蒙、語言學習關鍵期,而特殊孩子的固執和防衛心,得透過同理心尋找良方,口語、手語、表情,搭配巧妙,才能卸下孩童的心防。一個字語音與語法,反覆練習上百遍,才得以理解說出口,生命就是這樣平凡而充實。融合教育的推動過程中,時時觀察聽障幼兒需求,用心傾聽生命的聲音,設計情境引導學習,如: 配合節慶過生活、食農教育融入生活飲食、美感療育,以達成學習目標,讓孩子們建立獨立學習和生活的能力。
三、教學建言:
教學如破冰,教養需要家長一起積極的配合,依孩子的需求,給予適切的教導,過程中讚美肯定,即便冒險犯錯,老師也看得見你的努力,堅信終有一天特殊生也能彩繪自己的人生。
感謝學校推薦,此榮譽屬於中聰團隊多年努力,才能成就今日的我。真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以教學為主,同理心照顧特殊生感受其生活的不易,歡喜心讓學生快樂學習過好每一天。能獲此大獎!衷心謝謝大家的厚愛,讓中聰老師的付出給予肯定。
從事孩子啟蒙教師,是件幸福的事、也是重大責任。特別是在特教學前階段語言的關鍵期。人生童年只有一次,要許孩子一個快樂童年,實屬不易。先天受限的小孩,也是社會成員,少了她們,社會猶如缺角的拼圖,如何讓先天缺陷的小孩有快樂童年,在學前階段就要灌輸養分,調適人生改變軌跡。孩子不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明日無窮的資源。羅丹曾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語言就透過觀察、操作、互動中,從有興趣的事物開始,一句一句仿說、一步一腳印刺激孩子學會溝通,口語習慣由被動轉為主動,表達愛的需求。
融合啟蒙教育在中聰,提供機會與環境課程融入在生活中,與人共學、共享提升成效。研習找良方是我教學的動力,感謝講師們的分享,教育是愛與美的分享與接力,經師長啟發興趣與肯定,受到教職父親身教與言教影響,堅定我奉獻杏壇的決心與志向,檢視踏入作育英才行列時的初發心,作為修正教學技能與認知,以回饋、感恩心保持教育熱誠。
特教33年從心開始、期許自己始終如一。教育是老師、學生及家長三顆心對應出來的成果。陪著孩子成長是小幸福,期待他長大勇敢面對大世界。希望他們在學前階段,就能養成獨立學習。再去面對下一階段的回歸融合,愛無礙來自信任,幸福來自關愛。畢業後持續關心,偶而聚聚分享學習成果與思念。幸福的日子要一直維持下去,留下生活的點點滴滴「快樂童年」。感恩一路同行的校長師長、同事、家長、學生珍惜當下感恩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