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宥誠
服務學校:高雄市立左營國民中學
職稱:教師
一、自製科學教具與科學教學
二、素養導向試題命題與課程設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用教育翻轉弱勢!照亮別人的同時也明亮自我,讓孩子有能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高雄市國教輔導團講師
高雄市多所國中自然領域教師研習講師
左營國中自然科共備社群召集人
高雄市素養試題評量講師
左營國中教師、組長
國科會專案計畫:適用身心障礙學生之教科書與教材編輯老師。
高雄市國教輔導團、夢N、科工館教師研習數十場次講師。
高雄市與屏東市各國中小自然領域教師研習三十多場次講師。
擔任高雄市各國中小學生科普推廣活動數十場次活動講師。
高雄類PISA情境式命題甄選前後8年共獲高雄市特優與優等14次。
科技部舉辦全國創意教具設計競賽進入全國決賽。
指導學生參與高雄市允文允武競賽冠軍。
指導學生參與科展獲高雄市最佳鄉土教材獎與佳作。
指導學生參與高雄市科學園遊會獲得特優獎。
110年高雄市SUPER教師。
一、教育理念:
讓孩子有能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幫每個孩子訂定他可以達到的目標,並協助達到他的目標,讓孩子有成功的經驗,建立自信心。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特質,老師透過觀察、動手做、分組合作、講述等多元的教學方式,提供多元的學習與評量方式,並且幫助孩子學習如何「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終身學習者。
二、教學方法:
「做中學,學中覺。」部分學生對於記憶性知識不感興趣也不在行,但若給予動手操作的機會,學生的主動性便會增加不少,動手實作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科學概念的印象、與課本知識結合,且能有更多成就感,進而願意投入更多心力學習,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鑑於理化有許多抽象知識,教學時,可結合生活素材的教具,化抽象為具體,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看見」理化,實際看見這些抽象的科學概念後,讓學生覺得這些理化知識不再只是憑空想像,而是能用生活中的素材和現象來驗證。
三、教學建言:
「不一定要很厲害,才能開始;要開始,才能很厲害。」鼓勵學生不要害怕犯錯。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老師可透過互相討論與共備,激發出不同的想法,也可找出一些自己教學的盲點,幫助自己也幫助學生。
【0.1分的美麗距離】
我是一個差零點一分,就走上國小體育教師路;現在,卻在國中闖蕩的理化老師。
我很感激這份陰錯陽差的美麗機遇,開啟我與同仁伙伴們、我與學生之間的科普之旅。
猶記自己的求學生涯裡,其實自然科的成就並不突出。但或許正是這樣,對於在自然領域學習成就偏弱的孩子,我更能了解、更能感同身受孩子們的困難所在,進而想方設法幫助這些孩子們,引燃科學的熱情,努力提升學習自然學科的動力與熱力。
很幸運的,這一路走來遇到許許多多貴人,感謝我白天的家「高雄市左營國中」,校長、主任、老師們長期來的支持;自然科老師們一起共研共行共精進,甚而帶動跨域共備共成長。感激這十幾年來教學生涯中,無數前輩們無私的分享,提供觀摩學習的機會,傾囊相授,讓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行。深深覺得,其實比我更卓越的老師實在很多很多,只是大家相當低調,默默付出與奉獻。
謝謝我的學生們!有你們在課堂上的反應和回饋,讓我更有動力持續現在所做的事,也更確定這是件對的事!從俯首皆是的生活經驗來提取科學理論,進而幫助你們更貼近科學。
感恩我的父母親,幫我照顧家中兩位寶貝女兒,讓我能在假日參加研習,努力精進自我能力。十分感謝妻子的包容,包容我堆滿一屋子的生活素材與自製教具,時不時協助我整理;包容我常將家庭時間撥給學生與學校,只希望有更多孩子能被拉起。
我與我的科學教育夢,從0.1分的差距開始,延展出無限精彩豐悅的教學時光,無數寬闊美麗的親師生情誼。謝謝上天如許安排,謝謝每一位生命中的相遇,我將恆久保有這股盛愛科學教育的熱忱,緣起,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