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振興
服務學校:嘉義縣中埔鄉和睦國民小學
職稱:校長
一、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多元評量
二、環境教育、食農教育及閱讀教學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教育是互助成事、共學成長的歷程。
國小導師、教學組長、總務主任、教導主任及校長
兼任嘉義縣社會領域輔導員、副召集人、召集人及教育部中央輔導團社會領域諮詢教師
嘉義縣政府教育處社教科輔導員
國家教育研究院TASA特約命題委員及國立編譯館社會領域教科書審查委員
嘉義縣教育協會理事、嘉義縣教育基金會董事及嘉義縣校長協會理事
榮獲教育部全國防災績優學校及農糧署食米學園教學潛力獎。
榮獲2021年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國際賽2金牌1特別獎。
嘉義縣學生科展團體特優、創意發明展團體特優。
個人榮獲中華民國童軍總會銀羊獎章及銅質青松獎。
獲頒經濟部能源教育標竿學校優選獎、銀獎。
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獎及嘉縣特色認證標竿學校。
獲頒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及交通安全教育績優學校。
個人榮獲教育部閱讀推手個人獎及嘉義縣閱讀推手獎。
嘉義縣社會輔導團榮獲教育部績優團隊最具潛力團隊獎。
榮獲國防部及空總績優退役官兵及嘉縣特殊優良教師。
西諺有云:「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這句話道出校長的領導對學校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力。學校領導者必須具備多元的領導知能,才能在學校面臨挑戰與衝擊時,堅毅勇敢的帶領親師生克服困境,陪伴與協助親師生的成長與茁壯,與夥伴攜手開創新局!
校長被賦予的使命即是引領學校向上提升,讓師生邁向卓越,而身處偏鄉學校的校長所面臨的環境更是嚴峻。因此,懷著謙卑的心情,帶領團隊如同群雁飛行,夥伴們各司其職,透過團隊合作、共享領導、相互激勵與相互扶持,讓團隊能量極大化。潛移默化中點燃教師心中對教育的熱情,適時喚醒教師課程與教學的意識,形塑親師間的夥伴關係,並用心耕耘學生學習的園地。
「互助成事,共學成長」一直是奉行的信念,也常思考如何創造雙贏的局面與互利共生的環境,營造出有歸屬感及效能的學校。一路走來,感謝很多貴人及時相助,點點滴滴都讓我更相信「天助自助者」!領導理論汗牛充棟,各有擅場,但我始終相信「互助成事 共學成長」才是王道。
如何讓我們的學子能成為具備認同在地、連結全球、放眼未來的全人教育現代公民是我所關心的,建構學校成為文化共好、教育創新、全球接軌的校園是我持續努力的方向。
做個稱職、全方位的教育工作者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31年不同職務的角色扮演,總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工作者對「教育職志」定位的重要。尤其,面對新課綱的挑戰與行政大逃亡的年代,校長的角色扮演更加艱難,但因為「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校長就必須更加努力,才能禁得起考驗。
教育理念貴在實踐,互助成事、共學成長正是教師夥伴關係的最佳體現。學校必須形塑有利於教師「實踐社群」發展的環境,方能為學校增進各種助益,如同群雁飛行,共享領導的價值超乎想像也至為關鍵!擔任校長10年來的體驗,過程雖艱辛,但成果也最甜美!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來!
感謝國家當年師院公費政策,為偏鄉弱勢孩子的未來保留一個改變的機會,用教育的力量翻轉偏鄉子弟;感謝求學過程中用心指導的師長們,是您們的循循善誘、諄諄教誨成就學生,也啟發我對教師職志的憧憬,渴望追隨你們的腳步!
感謝縣長、教育處長官對個人的厚愛與支持,薦送我參與遴選,讓我有機會見證光榮時刻,感受教育人的最高榮耀!
感謝31年來協助我的校長及同仁們,大家的齊心努力與相互扶持,不但克服諸多困境,也創造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教育是用生命感動生命的過程,謝謝教育夥伴們的一路相挺!
最後要特別感謝我的家人,父親雖已過世多年,但他那充滿智慧與富正義感的氣度,仍歷歷在目;母親幼年失學,但勤勞樸實的個性、寬容善良的心地,一直是最真實的教育;兄姊雖無顯赫學經歷,但孝順、善良與勤奮的特質,一點一滴都是我學習的最佳典範。感謝內人總在背後默默支持,悉心照料三位女兒,讓我無後顧之憂,也不斷的耳提面命,要我莫忘教育初衷,淡泊名利,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