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鵲彬

服務學校:臺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

職稱:教師兼總務主任

簡介
得獎感言
頒獎照片
擅長領域:

一、行政規劃與計畫專案執行

二、視覺藝術課程發展與教學設計

最高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工學碩士

教育理念:

累積前人的知識方法學習成長,教現在的孩子發展未來的能力,博通新知以追求卓越。

經歷:

教師兼藝術教育組長
教師兼輔導主任
教師兼總務主任
教育部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第二期、第三期實驗課程種子教師

榮譽事蹟:

105年木造平臺項目榮獲教育部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甲等獎。
103年美感教案獲選教育部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經典教案。
102年度臺東縣推行身心障礙福利有功人員。
103年教育部全國中輟業務表揚大會、全國視障生夏令營執行秘書。
101年代表臺東縣參與教育部100年度友善校園獎。
99學年度臺東縣國中技藝教育學程技藝良師獎。
99年臺東美展平面設計第三名「蘭嶼之歌」。
97年臺東美展平面設計第三名「祭儀─原住民交響詩海報」。
97年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美術教育家聯展」平面設計類入選。
95年教育部「中小學探索教學創意設計比賽」子題組特優。

教育精神:

成就孩子,美術教學就要求以孩子為主體的認知與知識,透過學習、剖析與實作去認識美,表現心情也建立美的智識。

課堂中不喜歡訂出絕對的標準,曾有孩子沒有準備素描鉛筆,從她的鉛筆盒中找出紅、藍兩隻原子筆,示範指導明暗的技巧,孩子一樣完成素描練習。該課程要求的是能掌握明暗,原子筆同樣可以表現素描鉛筆所展現的質感線條,類似的粉筆、代針筆、鋼筆都可以,教學態度是讓孩子在一樣的標準下學習,但不需要一樣的物質標準。

對於專業態度絕對要求,老派的要求儀式感。認識工具,熟悉技法,但孩子不需要謄稿複製,總要求孩子去表達情感,透過線條、色彩、對話。所以教學端非常在意孩子對自己生活土地的認識,臺東有最美的人文與風景,孩子們卻總嚮往西部,所以當組長時長時間的帶孩子去寫生與探查臺東的美,美感渴望來自對土地與生活周邊的不滿足,需要挑起孩子心中對美的聯結與渴望,是教學上的自我要求。

所學是工業設計,設計本質是解決問題,帶領孩子尋覓自己的解法,用自己的語言去演繹,在發展美感教育課程時,帶孩子去做樹皮衣、用臺東的沙製作水泥花器、用臺東的竹子做燈都是如此,孩子需要美來感動,他們就會追求心中的美。

得獎感言:

投入教育工作,在基層擔任美術教師,這22年來積極投入教學與行政工作,希望讓孩子能在自己所指導下獲得啟發,在創新的環境中學習美與創作,帶著孩子一起觀察與創思課程。

參與行政事務最早著眼於藝術才能的孩子需要有舞臺與空間,更需要有人幫他們維繫優質的園地。期望能營運標準化且常規的課程為孩子提供揮灑的空間,老師只是其中的因子,創造好的環境讓孩子優游自在的隨心創作。做好每一件事,把每一件事做好。

參與校務的經營,投入與用心,不為了只是把事做完,而是要把它做好,為了讓師生擁有優質的支援體系與美感校園,以自身所學結合行政能量,創發美感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