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銘哲

服務學校:國立成功大學

職稱:特聘教授兼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主任

簡介
得獎感言
頒獎照片
擅長領域:

一、細胞生物學與生理學

二、組織工程學與細胞生物力學

最高學歷:

美國密西根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博士

教育理念:

「成為良醫之前,先做成功的人」,良醫的使命在於愛人的實踐。

經歷:

國立成功大學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主任 (2016-迄今)
東海大學校長
國立成功大學教務處教務長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科暨研究所教授

榮譽事蹟:

獲得醫學系傑出教學之「勵人獎」(1991年)。
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92-94年、97-99年)。
獲得國家衛生研究院「整合性醫藥衛生科技研究計畫」(93年)。
獲第15屆王民寧醫藥研究成果對國民健康傑出貢獻獎(94年)。
獲得臺北醫學大學傑出校友成就獎(96年)。
獲得教育部及科技部特色領域中心五年計畫(107-112年)。
創立「臺灣細胞生物力學學會」並擔任理事長(108年)。
獨家技術衍生創甡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108年)。
獲得大學創新與大學社會責任教學特優(110年)。
獲得臺南一中百年校慶第十五屆校友傑出成就獎(111年)。

教育精神:

一、好老師典範對於學生之重要性

於住院醫師時相當勤奮好學,但當年醫療場域缺乏好的學習典範與資源,有幸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深造,期間受到許多優良老師典範影響,奠定我的教育理念,投入學術服務。回國後至成大醫學院生理所擔任教職,埋首於教學、研究與服務,以教導學生終生學習為職志。


二、良醫的使命在於愛人的實踐

我的專業乃基礎醫學,在教學上極其嚴謹又不失幽默及創意,所授課對象為各地菁英的醫學生,期望能培育出良醫。在創院黃崑巖院長的理念下,建立許多醫學人文課程,包括「醫學生涯」及「臨床溝通演練」,以提升醫學生的博雅教育及人文素養。目前課程已整合為兩年的「On Doctoring」,我很榮幸每年皆受邀為醫學系學生上「On Doctoring」第一堂課「成為良醫之前,先做成功的人」,開宗明義建立醫學生的重要觀念-良醫的使命在於實踐對人的愛心,期許培育出對社會有貢獻並兼具人性關懷與精湛醫術的良醫。


三、鼓勵學生不要怕失敗,要問問題並解決問題

畢身花費許多心思建立實驗室,學習用自由開放的方式帶領碩博士生學習並作研究,要求他們要學會問問題並如何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研究上一定要懂得創新,並且要有國際的視野,懂得做跨領域的學習,最後將所學的貢獻、應用、服務於社會。

得獎感言:

我在成功大學醫學院當了三十年的教授,曾經教過不少醫學生與研究生,我大學讀的是北醫醫學系,當過婦產科醫師,後來到美國密西根大學讀生理學博士,做了博士後研究,深受幾位典範型教授的影響。選擇走基礎醫學教學及研究之學術路線,改變我一生的關鍵學習,當然是在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時受到的啟發,對今日的我實在有莫大的幫助,我要感謝當年的指導教授Dr. Richard Tannen。我在成大醫學院慢慢走出自己的路,而且越走越開闊,後來開始從事學術行政工作,有幸擔任醫學院行政副院長、成大教務長,以及東海大學校長。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很多,特別要感謝創院黃崑巖院長的教誨,宋瑞珍院長的提攜,以及賴明詔校長的授權式的領導。

校內的教學工作與傷口中心的研發工作,講究科學的理性與創新,而傷口中心為泡泡龍病友籌辦音樂會的過程,講究是感性與愛心。透過藝術與音樂活動,我充分感受到「病人是我們的老師」的教誨。經年累月的接觸及關懷讓我更加尊重生命。愛與關懷,的確具有強大的傳染力,是驅動我不斷嘗試創新的原動力。我要感謝傷口中心的研發團隊及許多可愛的病友,讓我們可以體驗醫學人文實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