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宛怡

服務學校:高雄醫學大學

職稱:助理教授兼學士後醫學系行政教師

簡介
得獎感言
頒獎照片
擅長領域:

一、大體解剖學、胚胎學與組織學

二、數位教材製作

最高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

教育理念:

教育無國界,資源應共享。希望將解剖知識從教室到雲端,除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競爭力,並能造福後進。

經歷:

高雄醫學院解剖學科助教
高雄醫學大學解剖學科講師
高雄醫學大學解剖學科助理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課程委員會委員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副系主任

榮譽事蹟:

94、97、98、100、101學年度醫學系孔夫子獎。
103、108學年度醫學系孔夫子獎。
99、102、103、109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99學年度校級教學傑出教師。
98學年度「解剖學實驗影片教學」網站,優良教材。
99學年度「解剖學實驗影片教學更新版」網站,優良教材。
101學年度「人體橫切面電子書」,優良教材。
107學年度「矢狀與冠狀切面電子書含網站」,優良教材。
109學年度「解剖學實驗手冊」電子書,優良教材。
95、102、105學年度績優導師。

教育精神:

去年的大體實驗課後半段因疫情全面改為線上授課。慶幸自己還好多年來建置了那麼多解剖相關的線上資源,能在防疫的前提下,兼顧學生的學習。因此同學雖然無法親自動手解剖與觀察,但是能從解剖影片及切片網站學習辨認構造,使用線上跑台測驗驗證自己所學。若有同學想觀察的構造,可以在學校數位教學平台留言,於解剖出來後、會拍成影片放在網站供學生觀看。最後,也使用線上跑台測驗系統舉辦期末考,並讓同學在「實驗跑台部落格」留言反饋,為這個最特殊的學期畫上句點。

因醫學教育攸關國人生命與健康,因此對學生要求嚴格,出的題目偶而偏難、從不給考訊、又會當人。因為覺得醫學生皆絕頂聰明且求知若渴,挑戰性的題目能給同學一點挫折,同時又能砥礪心智、提醒同學不要因自滿而自大,所以是必要的。希望他們除了通過解剖打好學醫的基礎,更希望他們能通過大體實驗,探索生命的價值,並學習大體老師犧牲奉獻精神,激發未來從醫的使命感。此外,也希望能對解剖學師資培育盡一份心力,因為新進教師在研究升等的壓力下,不再有那麼多時間能經由實際解剖累積經驗,希望所拍的影片能對後進有所幫助,因為當初稚嫩的自己也是在前輩的帶領與教導下,一步步的學習與茁壯。

得獎感言:

記得大學畢業到當時的高雄醫學院擔任助教,一開始連監考都不知道該作什麼。也還記得第一次上課主題為「各系統的組織學」,因為太緊張所以前一天竟然發燒。在連續上了四小時後,到最後嗓子幾乎講不出話來。經過三十幾年的成長,蛻變到現在能獨當一面,可以從容面對學生各式各樣的要求與疑問。但是,每年迎接新的學生時,我仍抱持著興奮期待與兢兢業業的心情,因為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新的東西,或許是知識上忽略的小細節、或許是觀念上新的看法等。當老師多年,我深深覺得除了傳道授業解惑外,如何與學生互動才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須不斷由錯誤經驗中學習謹言慎行。

由於我的授課包括解剖、組織、胚胎等科目,在課堂中我經常會引用網站搜尋動畫或影片,這些免費的資源對於我的授課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因此當我有能力製作數位教材時,我也堅持開放給全球使用,因為教育應該無國界且資源共享。

解剖學無論對於醫學系、職能治療學系或物理治療學系學生而言,皆是踏入醫學專業領域非常關鍵的基礎。我認為學生將來當一位醫師或是治療師,要對病人的生命與健康負責,應從學校就要為自己的學習與行為負責。每年參加大體老師的啟用典禮,聆聽大體老師家屬致詞時轉述大體老師對學生的期許與心願,我都會再次堅定自己的初衷,要無愧於這些捐贈者無私奉獻大體供學生解剖的託付與期待,在解剖教學上盡心盡力,並做好嚴格的學習把關工作。

感謝這些年學生的信賴與長官的支持,也要感謝解剖科同仁與助教們,沒有助教優異的資訊能力輔助,無法將我的理念化為實際的網站。最後,更要感謝教育部與評審委員的肯定。以後我會繼續盡我所能,奉獻這些年來累積的經驗,終其一生致力於我所熱愛的教育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