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啟銘
服務學校: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職稱:教授兼製程安全與產業防災中心主任
一、化工安全,產業防災與風險評估
二、防火防爆及失控反應之應變技術
美國密蘇里大學蘿拉分校化學工程博士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期許以天道酬勤的思維,培育學生與時俱進的積極態度。
國際學術研究與工程機構 AIChE/IChemE/IET/NATAS/RSC 會士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SEP,Q1)Editor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JTAC,Q1),Associate Editor
雲林縣/內政部消防署/臺中市 火災鑑定委員
雲林縣/彰化縣/臺中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教育部國家產學大師獎。
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化工)。
Trevor Kletz Merit Award。
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北美熱分析學會最高榮譽-梅特勒.托利多獎。
考選部公務人員108年度高普考試一組召集人。
社團法人臺灣災害管理學會105年度學術貢獻獎。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
教育部優秀教育人員。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唐代著名詩人韓愈所撰寫的《師說》,但後學認為教育不僅是知識、經驗與智慧的傳承,更需理解學生想法,聆聽學生內心的話,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學生就像一張白紙,透過知識的淬鍊,才能將這空白紙充實填滿。後學堅信透過合宜且精進的教育方式,培育優良的專業人才,使其畢業後能在各個領域發揮所長。
後學幼時家境不是很好,但從不怨天尤人,反而心存感激,養成自我獨立、積極、珍惜的一面,才有今日微薄成就;因此對學生的教育,不敢馬虎,盡自己所能幫助學生有所成就,是身為教育者的責任,因此時常鼓勵學生要養成自我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學習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為自己一路走來看盡世間種種,更瞭解教育對態度的養成與職場倫理表現的重要性。前英業達集團溫世仁與林光信的《黃羊川經驗》,讓後學瞭解金錢的資助更非解決問題的必然辦法,重要的是提昇自我技能與思考模式,與世界接軌,才能改善生活的困境,體現生存之價值。
身處於進修與學習的環境中,看著學生勤奮向學,為了未來與理想努力,無形中督促自己必須不斷提昇自我的專業能力、涵養及價值,因此,後學更以身作則並身體力行,為學生樹立良好典範。
由衷感謝教育部及各位評審肯定後學在教育專業上的表現,很榮幸能獲得此殊榮,也感謝如同一家人的同事與學生們,因為有你們的支持與鼓勵,才能讓團隊中充滿歡樂欣喜的氛圍,使後學獲得無限的價值與成就感,謝謝妳(你)們!
從事教育工作已二十六載,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一步一腳印地踩踏著汗水與淚水交織而成的回憶前進,挫折中記取教訓,於學習中獲得成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儘管過程辛苦,後學也是不厭其煩,因為這些孩子就是「最甜蜜的負擔」,也因此非常感謝一路相伴的親朋好友、學生同事,經歷了這番風雨,讓後學成長了許多也更懂得知福惜福。在這之中,領悟到許多人生的道理:「吃虧就是佔便宜」,從挫折中學會許多的事與物,這些都是成為待人處事最好的經驗與借鏡,也更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為人留餘地,就是為自己留後路,換個角度想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把吃苦當成吃補,將會讓自己得到更多的人生體悟。
回想當時剛踏進教育這個領域時,對自己的殷殷期許:「不只是自己的豁達,更是後人的精進與突破。」因為秉持著這股意念,讓後學在這條路上始終動力十足,因為這份期許將會傳播出去,由後學開始,傳達到後學的學生,以及後學學生的學生,有句話說:「子女的成就,就是父母最大的榮耀。」最後,要再次感謝所有長期照顧、鼓勵、提攜後學的家人、朋友、同事、長官、學生們!謝謝妳(你)們!
無論未來之教育環境有無變遷,後學始終貫徹自己的信念:「不僅要提昇自己的能力,更要提拔後進人才」,培育無數的莘莘學子成環境與安全衛生之優秀人才,以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