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2024年教育奉獻獎 | 資深優良教師
P. 169

資 深 優 良 教 師








 薛 文烈  學歷  /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學士  蔡 添財             學歷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
 經歷  / 教師、主任、校長                                 經歷  / 校長

 現職  / 臺中市后里區泰安國民小學校長                           現職  / 臺中市北屯區北屯國民小學校長


 薛文烈先生為臺中市后里區泰安國小校長,出身臺中縣農家子弟,自                 蔡添財校長為臺中市北屯區北屯國民小學校長,臺中市人,國立彰化
 小即憧憬成為一位誨人不倦的老師,國中畢業如願考進臺中師專就                  師範大學輔導系畢業後,考取臺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
 讀,圓了兒時夢想,選擇所愛、愛所選擇,以教育工作為志業,也以                 進修獲碩士學位。
 教育工作為樂。自民國 73 年師專畢業後即進入杏壇服務至今,期間               專長自然科學、輔導學,自民國 73 年起投入教育服務,曾任教師、
 曾至新竹師院初等教育系進修畢業。40 年的教育生涯中,服務歷經                組長、主任等職。注重學生品格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及推動學生健康
 的學校有澎湖縣虎井國小及臺中市三田、日南、甲南、大安、水美、                 習慣養成,獲得教育主管機關肯定,獲獎無數。個人曾受推薦為特殊
 泰安國小等校,從教師、組長、主任到目前擔任校長職務,一步一腳                 優良教師及推動體育有功人員。
 印在每個崗位上皆能認真用心,並有傑出表現。薛校長長期在偏鄉學
 校服務,深感偏鄉資源匱乏,學習條件較不利,因此戮力尋求各種資
 源,以提供學童能安心就學、多元學習展現自信的機會。在服務期間
 秉持「愛與榜樣、專業成長、全人教育、永續校園」之理念,以「兼
 顧傳承創新,力求精緻卓越」為願景,期能為學子開創無限可能而努
 力。








 盧 銘法  學歷  /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張 永雄            學歷  /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體育教學碩士

 經歷  / 教師                                       經歷  / 校長、主任、教師
 現職  / 臺中市北區中華國民小學專任教師                          現職  / 臺中市北屯區松強國民小學校長


 盧銘法先生,彰化縣人。1984 年臺中師專畢業後,先後任教於彰化               張永雄先生為臺中市北屯區松強國民小學校長,出生於雲林縣莿桐
 縣潭墘國小(2023 年廢校)和臺中市建仁國小(1999 年改名四張             鄉,在純樸的鄉下環境中鍛鍊刻苦耐勞的精神,在豐富的求學過程
 犁國小),現服務於臺中市北區中華國小。專長國小數學教學,曾擔                 中培養踏實敬業態度。臺東師專體育科畢業,分發臺中市南屯區鎮
 任國小數學輔導團輔導員,並參與部編版國小數學教科書編輯。豐富                 平國小任教;直到民國 86 年通過主任甄試,調任臺中市西區忠明國
 的教學經驗和獨特的教學方法,深入了解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需求,提                 小擔任訓導、輔導、總務主任職務;民國 93 年通過校長甄試,民
 供了有效的輔導與指導,使得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生動易懂,並激發                 國 93 年 8 月遴選至臺中市北區立人國小擔任校長,民國 99 年 8 月
 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上以溫和的態度和豐富的耐心,贏得了學生                 遴選至臺中市北區賴厝國小、民國 103 年 8 月擔任臺中市北屯區仁
 的敬愛。他 40 年的經歷不僅僅在國小教學現場展現熱誠,更延伸至               美國小校長、民國 111 年 8 月接任臺中市北屯區松強國小創校校長。
 教材的編寫與改進,對整個基層教育體系都產生了積極的貢獻。                   秉持教學相長,涵養教育實力,民國 82 年考取國立臺中師範教育學
                                                院輔導組進修,積極學習不同領域輔導專長;民國 90 年再考取新竹
                                                教育大學體育教學碩士班就讀,厚植研究能力,推動體育課程及教學
                                                研究,實踐終身學習的理念。










 168                                                                                                          169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