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2022年教育奉獻獎 | 資深優良教師
P. 37
|
教
育
109年國立嘉義大學「月桃紙試墨」揮毫。
109年參與第十六屆雲林文化藝術獎邀請展。 奉
110年公誠國小創校60周年校慶「沈耿香師生書法展」。 獻
三、翰墨揚芬:
獎
107年第42屆觀音盃全國書法比賽指導獎。
|
108年中原盃第22屆全國書法比賽優良指導老師獎。
108年第44屆觀音盃全國書法比賽指導獎。
110年中原盃第24屆全國書法比賽優良指導老師獎。
四、評審講師:
107年全國「雲林金篆獎」書法比賽評審。
109年擔任嘉義縣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書法類評審委員。
100年-108年獲聘“陳其銓書道館”書法客座教授。
五、捐贈墨寶:
107年『論語句四連屏』捐贈一心育幼院典藏。
107年『丘逢甲韓山書院新栽小松詩』韓山師院典藏。
109年捐贈書法作品唐虞之道供泰北清萊書藝學會典藏。
110年『論語佳句』捐贈墨寶乙幅供公誠國小館藏。
感言
「感謝生命中的貴人」:得獎是肯定,也是鼓舞。感謝雲林縣政府教育處長官推薦,讓年近古稀的書
法阿嬤有機會參加第17屆教育貢獻獎選拔;同時感謝評審委員們青睞、家人支持、師長提攜、書友切
磋及親朋好友的關懷。一切感恩!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學書法始因教學之需,1984年方過而立之齡,為探索書法堂奧,先後
師承董洪賓、陳其銓、簡銘山老師習書,並追隨國立嘉義大學陳政見教授進行書法治療研究。感恩師
長們傾囊相授心法!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通過學習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通過教人感
到困惑,才能不倦的鑽研。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
「翰墨有緣吾自幸,書藝傳薪惠學子」:2004年杏壇退休後,一向勇於挑戰與創新的我,開始進行書
法教學創新實驗。改變過去以「描紅」入門的書法教學方式,翻轉為以學生「性向」為主體性的「書
法適性教學」,透過「性向初判」幫學生選擇入門法帖。為推動書藝傳承,設計漸進式師資晉級制度
與目標導向系統學習,豐富學生學習內涵。
2018年在廣東省韓山師範學院主辦「弘道傳薪兩岸書法教育研討會」中,發表研究專題「從教育學觀
點談書法適性教學與實作」,頗受與會專家學者肯定。
行筆至此,憶起恩師陳其銓黽勉之言:「人生數十寒暑,瞬息與草木同朽,欲求留點痕跡於世上,可
以書畫藝術,有志此道者,能加努力必有所成。上焉者成就卓越,開宗立派,士林楷則,稱為宗師。
次者學養風範,譽重當代,可為大師。再次為造詣深厚,馳譽士林, 可稱名家。再次則能書之士,墨
跡遺簡,子孫必奉為傳家之寶,也可垂範子孫。」猶言在耳,不敢或忘,期勉自己亦能在源遠流長的
書藝文化上盡一己之力,無負薪傳之大業。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