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2023年師鐸獎
P. 42

|
                                                                                                                                                                                                                                        師
                                                                                                                                                                                                                                          鐸
                                                                                                                                                                                                                                          獎

                                                                                                                                                                                                                                        |
                   林 雯琪                       服務學校 /        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                                                              越來越多夥伴及家長願意一同攜手用閱讀為孩子們開啟生命視野。林老師相信,打造一個中學生的幸

                                              職        稱 /  副校長兼圖書館主任                                                                福其實很簡單,紮紮實實的每一堂課之外,還要引導學生愛閱讀會思辨能表達,學會問對問題,具備
                                              擅長領域 /        一、以閱讀思辨表達為主軸的人文課程                                                        對學習的好奇心,主動汲取成長的知識與養份,因為,從校園到校外,無一不是多元而充滿創意的舞
                                                            二、以寰宇走讀為主軸                                                               台。
                                              最高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碩士                                                            39 年來林老師樂於當個提燈引路的園丁,堅持盡所有可能引導每一個孩子在明道發現自己。
                                              教育理念 /        在學生需要的地方展現教育的力量 ; 在師生互動的過
                                                            程中,實踐愛與榜樣 ; 在面對挑戰的時刻,絕不放棄。                                               得獎感言
                                                                                                                                     我是一個快樂的老師! 39 年來,始終如一。
                                                                                                                                     投身教育以來,歷任補校國中高中導師,也在國中高中技高國際等不同學制下任課,時時提醒自己,
                                                                                                                                     面對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要做一個真心實意的人師,陪伴孩子成長。
                                                                                                                                     1996 年成為國中部首任主任,號召團隊夥伴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給予適才適性的引導。因此規劃
                                                                                                                                     學科能力分組教學及推動班級素養,以素養凝聚班級親師生共識,並在常態編班又兼顧能力落差的前
                                                                                                                                     提下,以英數理化學科能力分組教學達成因材施教的目標。此外,為提升品格陶冶及群己關係,我們
                   經歷                                                                                                                運用童軍精神推動群體教育,並組訓志工家長參與生命教育課程。多年來,看到孩子們在「做中學」

                    •  文化創意處主任、副校長                                                                                                   中慢慢體會群體的力量,從互助合作中激發自我覺醒,也看到他們因為同儕互動而建立的自信與自我
                    •  圖書館館長、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圓夢繪本數位計畫評選委員                                                                                   期待。我要感謝一路攜手同心的夥伴。
                    •  國中部主任                                                                                                         在國中部 12 年,我真正領悟了創辦人汪廣平老校長的那句話「一樹蓓蕾莫道是他人子弟,滿園桃李
                    •  家長會總幹事及家長志工隊總指揮                                                                                               當看做自己兒孫。」2008 年轉任文化創意處主任,以創新思維及多元發展積極推動以思辨力為核心
                    •  臺中市總統教育獎初審評審委員                                                                                                的多元閱讀與表達,落實人文校園,結合校內外資源,為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加值。2011 年 1 月接任副
                                                                                                                                     校長,在文化創意、人文教育、美學素養、閱讀思辨表達及國際教育、永續發展等多元教育理念下,

                   榮譽事蹟                                                                                                              展現明道校園「一切皆課程」的特色。頓時,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嚴長壽先生的「教育應該不一樣」裡說「政治是減法,文化是加法」但「文化需要教育的土壤方能茁
                    •  帶領團隊獲全國高中績優圖書館、閱讀磐石學校及閱讀推手團體獎。                                                                                壯」。所以,我看到更多可以做的事、可以努力的空間。身為一個教師,我是感動的,身為一個行政
                    •  以閱讀及生命教育分別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銀質獎及佳作。                                                                                   幹部,我是感恩的。我們不僅享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喜悅與幸福,也深受校友及家長的護持。
                    •  整合全校資源,於民國 109 及 111 年連續獲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
                    •  2000 年獲私教協會最高榮譽第十五屆傑出教師『弘道獎』。
                    •  民國 94 年榮獲『明道中學校內師鐸獎』,100 年榮獲臺中市優良教師。
                    •  2015 年榮獲全國師鐸獎教育部長獎。
                    •  主持現代文學館文學推廣活動榮獲文物交流及藝文傳播獎。
                    •  主持明道文藝編輯全國僅存之校園文學雜誌連年獲優良雜誌補助。
                    •  推動國際教育,獲選中小學國際教育課程模組示範計畫。
                    •  獲教育部 77 年高職國文命題佳作及 83 年高中國文命題第二名。


                   教育精神

                   教育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啟宏觀的視野,培養邏輯思辨、全局思維及系統性思考的能力。後現代
                   社會學家 M.Foucault 強調:「知識創造力量,沒有知識即無力量。」每一個學習階段、每一種不同
                   形式的教育都負有傳遞知識、創造知識的任務。問題是,知識雖然可以創造力量,但並不是所有的知
                   識都可以創造等同的價值,善用知識、深入思考才能活化知識、創造能量。亦即,從知識傳遞到素養
                   養成,缺一不可。
                   此外,精準表達個人的情意及觀點也是學習者重要的核心素養。可惜,在一切講求速成的現代,學生
                   的閱讀及表達能力已經逐漸生疏。閱讀理解及溝通表達能力一旦不足,觀點掌握、議題分析、批判思
                   考等能力都會隨之下降。這就是為什麼林老師始終孜孜不倦於提昇孩子的閱讀思辨表達力。很高興有

       42                                                                                                                                                                                                                              43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