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2024年師鐸獎
P. 133

師 鐸 獎







 楊 偉勛  服務學校 /  國立臺灣大學  用現有的影音網路科技,將繁雜知識留存,讓有興趣的學生,不限於課堂,能進一步的探索學習。在

 職        稱 /  特聘教授兼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  教師的專業成長上,也應該開授小眾卻專精的教學題材,並撰寫深入而專精的教研專書,及回顧文獻,
 擅長領域 /  一、遺傳、基因體與分子醫學  才能夠提升專業水準於世界的等級。
 二、代謝內分泌臨床試驗與研究
 最高學歷 /  華盛頓大學 遺傳學系 ( 已更名為基因體科學系 )/ 博士  得獎感言
 教育理念 /  完善的教育體制,其影響可以超越老師個人的努力;
 現代的教學,應重於啟發學子終生學習,而非僅知識  面對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而且知識傳播的途徑與來源,更形多元與複雜,教育者的工作益形重要:
 之灌輸。        要讓學生獲得明辨是非真假的能力。醫學教育也不例外,因應多元需求,我們要不斷地演進求新,改
             善制度,不能再用單一標準評估,且不宜僅用威權說教,而須適才適性,改以理性啟蒙。對一位醫療
             工作者而言,在教學、研究和臨床服務三方面,教學是最沒有功利,而卻是利他的行為,但我相信大
             多數的醫療從業人員,應該也和我相同,熱衷於醫學教育,因為教育就是醫學傳承最重要的工具,而
             教育之優劣,也代表了社會文明之興衰。指導研究生做醫學研究,不是只為了取得研究的成果,其過
             程也是教育的一環,研究生不但學到了科學上的求真,也學到了倫理上的利他,因為醫學研究的成果,
             他日終將有益於創造下一世代人類的健康。而醫學研究的教育,不僅也是傳承了前輩們所留下來的知
 經歷
             識,更是準備了我們下一世代的醫療工作者,讓他們有探索未來、創造新知識的能力。很榮幸能奉獻
 •  臺灣大學 教授 2008- 迄今,特聘教授,2014- 迄今  我的人生於這樣的教育工作。
 •  臺大醫院 醫學研究部主任,2019- 迄今
 •  臺大醫學院 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2015-2021
 •  清華大學生科院腦科學中心 合聘研究員,2019- 迄今
 •  高雄醫學大學內科 兼任教授, 2020- 迄今



 榮譽事蹟

 •  臺灣大學教學優良獎共 8 次
 •  臺灣大學 93、106 年度教學傑出獎共 2 次
 •  內分泌及糖尿病學會陳芳武教授傑出研究獎暨大會演講 (2005)
 •  臺大醫院傑出研究獎 (2006)
 •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2007)
 •  臺灣醫學會學術獎 ( 內科 ) 暨大會演講 (2017)
 •  第十六屆有庠傑出教授獎 (2018)
 •  第十一屆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獎 (2023)



 教育精神
 教師個人的學養、魅力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教育者不能僅求獨善其身,必須著力於當前教育體質之改
 良,方能使教育的功效更為普及、更為深遠,且品質一貫,能永續發展。
 除了教學外,也非常重視課程內容的改進,與內容的前瞻性與創新性。面對知識爆炸的年代,教師不
 可能鉅細靡遺地,把所有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闊他們的眼界與心胸,奠
 定其終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將來學生自我學習成長,絕對超過老師教的,終能比老師的知識還豐富,
 而青出於藍。除了提綱挈領地講述課本上的硬知識,重點是在透過老師累積的學養,補充在硬知識後
 面生物醫學的道理,學生恍然大悟後,非但不會排斥死板的知識,甚至會提起精神來,探索更多的未
 知,而成為能夠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的知識人、醫學人。
 為擴大學術對社會之影響與貢獻,學者應透過演講或寫書,把冷冰冰的專業知識傳播給社會大眾。利


 132                                                                                                          133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