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2024年師鐸獎
P. 33
師 鐸 獎
林 裕峯 服務學校 / 桃園市大溪區仁和國民小學 「服務學」扶助關懷,以教具、遊戲、桌遊設計開放性任務,用興趣驅動孩子的學習動力,以成長型
職 稱 / 教師兼教務主任 思維開展師生的無限潛能,成功翻轉孩子愛數。
擅長領域 / 一、多元互動的數學探究教學 未來的競爭是思維的競爭,同理心更是未來社會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透過推動拔尖扶弱計畫,從
二、跨領域學生專題實作指導 補救教學擴展至青銀共學,致力於實踐學校的社會責任 (SSR),促進學習的共融與整合,打造包容和
最高學歷 / 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學程碩士 諧的教育環境。
教育理念 / 尊重孩子獨特性,培養成長型思維,激發多元潛能發
展,並以行動溫暖他人,讓數學成為孩子最有成就感 得獎感言
的回憶。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在這充滿挑戰與快樂的教育領域耕耘近二十年。一路上,有幸受到無數教育前輩
與長官的照顧與提攜,他們的指導和鼓勵,是我能夠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此次能獲得這份榮譽,是
榮耀與肯定,更是賦予更多的責任與使命,讓我更加堅定地走在教育創新的道路上。
從籌設新校到獲得多項教學獎項,包括教學卓越金質獎、教育部閱讀磐石獎、全國教學創新標竿獎,
以及桃園市師鐸獎與 SUPER 教師獎,每一項榮譽都記錄著我們團隊戮力不懈和對教育的無限熱愛。
這些成就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整個教育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晶。正如張英傑教授所言:『我是個特
經歷
別幸運的人,有一群很棒的夥伴,才能用「一生懸命」的精神投入在數學教育上,共同肩負起啟蒙與
• 教務、輔導、學務主任 引導下一代的重責大任。』教育對我來說,是無私的奉獻,是一次次心靈的觸動,更是一個能夠使人
• 教育部初任教師共學輔導員 心靈升華的志業。
• 國教院研究教師 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製造標準化的學生,而是為了點燃每一個孩子心中的火焰,讓他們的生命因學
• 教師資格考試「數學能力測驗」命題委員 習而發亮。在未來的教育旅程上,我將繼續秉持我對教育的初心和熱情,理解孩子的心性,創造讓學
• 數學小老師及家長志工服務隊創辦人 生能夠自由發展天賦、熱愛探索世界的學習環境,護持孩子全人發展。
榮譽事蹟
• 興趣驅動愛數領航:組織團隊深耕數學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
• 全心奉獻教師典範:啟發陪伴獲桃園市師鐸獎及 SUPER 教師獎。
• 涵養閱讀專題展能:以雙閱讀推進專題 CEO 獲教育部閱讀磐石獎。
• 攜手共備創新研發:ARPC 教學獲全國教學創新 KDP 數學標竿。
• 因材適性拔尖扶弱:以科技應用典範深耕獲教育部資訊典範團隊。
• 耕耘數學科技競賽:學童展能於桃園市數學及資訊競賽屢獲佳績。
• 自主探究創意實踐:培養學童獨立研究獲親子天下教育創新領袖。
• 素養先驅著作標竿:與國教院研究員著《素養好問題》推展全國。
• 積極承擔服務大眾:深耕桃園市數學志工服務團隊擴散愛數熱情。
• 篳路藍縷籌設新校:以「仁」為本,以「和」為貴奠定卓越基礎。
教育精神
教育是一場親師生共同成長的旅程,更是成人之美的展現。師者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孩子們的
引路人。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僅是「教與學」之間的交流,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孩子。眼中
看見的不只是孩子,而是一個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新希望。每一次課程的創發都是為了幫孩子搭建一
個能夠自由發揮、勇敢夢想的舞台。教育路上,所追求的是激發每個孩子的內在潛能,創造每個孩子
一次又一次被看見的機會。
深信數學並不難,用對方法就會簡單,藉由獨創七大創新學習策略:「玩中學」激發動機、「做中學」
美感奠基、「說中學」解釋表述、「讀中學」連結生活、「寫中學」後設認知、「分享學」同儕互助、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