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2024年教育奉獻獎 | 資深優良教師
P. 106

資 深 優 良 教 師








                   黃 桂正                        學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學士                                                                       廖 淑鋒                          學歷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經歷  / 組長、教師                                                                                                             經歷  / 教師

                                               現職  /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教師                                                                                                現職  / 臺北市立和平高級中學教師


                                               黃桂正先生為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教師,臺北市人,                                                                                          廖淑鋒女士自民國 73 年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畢業後,就一直謹守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畢業後,進入教育系研究所深造,獲 40 學                                                                                        師崗位,沒有離開過。若說職人精神就是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廖老
                                               分學位。專長為田徑、籃球,自民國 73 年起大學畢業後旋即在臺北                                                                                        師就是最佳的典範。
                                               市立永吉國民中學服務,曾任衛生組長、體育組長等職共 6 年。民                                                                                         廖女士秉著孔子「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精神服務於教育界,
                                               國 81 年以後,介聘至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期間任                                                                                        她深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進程,有的學生學得快,有的學生學
                                               衛生組長 1 年及體育班導師 8 屆 24 年,兼任田徑教練 2 年。任體育                                                                                  得慢。遇到學得快的學生,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快感,遇到學
                                               班導師期間,學生獲得 5 次桌球全中運冠軍。教育理念:教育是良                                                                                         得慢的學生,也耐心以對。她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人頭上都有
                                               心事業,學子的模範明燈。優良事蹟:任體育班導師期間,學生獲得                                                                                          一片天」,只要適時的鼓勵他們,不要打擊他們的信心,將來他們還
                                               5 次桌球全中運冠軍。                                                                                                             是能發揮所長,對社會有所貢獻。
                                                                                                                                                                       廖老師國中畢業於和平國中,後來又回母校教書,她覺得能夠當老師
                                                                                                                                                                       是上天的厚愛,更何況是自己熟悉的母校。因為教書,她才有機會教
                                                                                                                                                                       學相長,與時俱進。雖然現在的課綱比過去複雜很多,且因科技進
                                                                                                                                                                       步,教具的使用也日新月異,但廖老師不斷自我精進,力求教學能跟
                                                                                                                                                                       得上時代的脈動,並樂此不疲。






                   王 順賢                        學歷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研究所碩士                                                                   曾 文龍                          學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

                                               經歷  / 專任教師、導師、主任                                                                                                        經歷  / 校長
                                               現職  /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教師                                                                                                  現職  / 臺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校長


                                               王順賢先生為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教師,臺北市人,自從                                                                                          曾文龍先生為臺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校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
                                               民國 73 年大學畢業後,即進入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服務                                                                                        系研究所碩士。40 年教育生涯辦學核心概念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
                                               至今約 40 年。在校服務期間為充實自身本質學能及專業知識,努力                                                                                        心」、「以教師為優先」的理念,堅持專業創新,營造和諧團結的校
                                               考上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 40 學分班,並順利畢業,對於資                                                                                        園氛圍,朝建立永續經營的學習型學校邁進。仁愛國中任內學校榮獲
                                               訊相關方面的知識汲取助益很大;後來有感於機電方面的知識對教學                                                                                          臺北市第一所國中行動學習金質獎認證,帶領團隊關懷偏鄉,前往臺
                                               相當有用處,於是又至臺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研究所進修,學習機電                                                                                          東、南投、馬祖進行教學分享與經驗交流,讓創新教學產出的能量發
                                               方面知識並獲碩士學位。教學服務期間,擔任過導師、科主任、資訊                                                                                          光發熱更發揮廣大影響力。育成高中任內引導學校成為 IB 國際學校
                                               組長、一級主任等職務,盡心盡力於教育事業,曾輔導學生參加工科                                                                                          認證、帶領師生參加運動賽事均獲佳績,負責 113 年度中等學校運動
                                               技藝競賽屢獲金手獎,輔導學生參加全國技藝競賽,獲得金牌無數。                                                                                          會場地布置及志工組相關活動,協助教育局推動數位教育政策及辦理
                                                                                                                                                                       各項教育活動,規劃建置防災輔導團網站,打造田園城市建置綠屋頂
                                                                                                                                                                       平臺,致力發展數位校園、行動學習智慧教學讓學生理解生態環境人
                                                                                                                                                                       物共存,並了解異國多元文化,進而培養全球視野與國際觀的移動能
                                                                                                                                                                       力,校內則匯聚行政、教師、家長共識,一起攜手為學子創造美好的
                                                                                                                                                                       未來。






       106                                                                                                                                                                                                                            107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