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7 - 2025年教育奉獻獎 | 資深優良教師
P. 277

林昭娣  學  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國文組學士  郭惠敏           學         歷     高雄師範大學碩士
                                                      歷
                                                            教師
 經
 歷
 教師、主任
                                            經
 現  職  屏東縣屏東市鶴聲國民中學主任                       現         職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國民小學教師
 林昭娣女士,為屏東縣立鶴聲國民中學輔導室主任,屏東縣人,國              郭惠敏女士為屏東縣高士國小老師,民國52年出生於屏東縣牡丹
 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國文組畢業後,曾任臺中市立西苑國中教               鄉。屏東師專畢業後,再進入高雄師範大學研究所進修,取得碩士
 師、高雄市立壽山國中教師、高雄市立大仁國中教師、屏東縣立至              學位。專長是國語文教學,自民國74年起開始服務,曾經服務過
 正國中教師、屏東縣立鶴聲國中教師、組長,現職為輔導室主任。              的學校從北到南,分別是臺北縣(現新北市)、臺中縣、南投縣、屏
 多次以屏東縣語文競賽中學教師國語朗讀組、客語朗讀組第一名榮              東縣。有趣的對比,任教過最大的學校是三重市碧華國小,躬逢其
 譽參加全國區語文競賽榮獲佳績。課餘期間擔任「屏東縣校園性侵              盛,民國80年時全校學生一萬多人。而服務規模最小的學校是目前
 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調查專業人才庫」人員,多次參與校園性平事              任職的高士國小每班學生個位數。從都會區到鄉鎮及原民部落,她
 件調查,認真負責。閒暇時亦參加屏東縣童軍活動,現為木章持有              秉持著「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的使命,認真帶好每個孩子,讓
 人,童軍活動領域頗為活躍。                              學生日日精進、天天向上。



















 潘宏谷  學  歷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碩士班  李明相        學         歷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
 經
 教師、組長、主任
 歷
                                            經
                                                            教師、校長
                                                      歷
 現  職  屏東縣內埔鄉黎明國民小學主任                       現         職     屏東縣枋山鄉加祿國民小學校長
 潘宏谷先生為屏東縣黎明國民小學總務主任,於民國52年出生於屏             李明相先生為屏東縣加祿國小校長,屏東縣人,民國54年6月12日
 東縣高樹鄉農村,74年國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至國立臺北             出生。省立臺南師專畢業後,先後服務屏東縣全德國小3年和屏東
 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進修,93年取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             縣新園國小28年。在屏東縣新園國小期間擔任訓導、總務和教務主
 與科學系碩士學位。學術論文發表於2003年、2004年環境教育學           任合計14年,並利用課餘參與在職進修,取得屏東師範學院學士及
 術研討會論文集及2004年行政院農委會土壤知識教育及推廣研討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民國104年取得屏東
 會論文集。                                      縣校長甄試合格,在屏東縣政府教育處儲備1年後,分派屏東縣大
 服務歷經三縣市(宜蘭縣、屏東縣及新北市)十所國民小學,於屏東             光國小擔任校長職務,民國109年轉任屏東縣加祿國小校長至今。
 縣擔任總務主任期間先後完成屏東縣仕絨國小及田子國小之校舍整              經營學校特別重視品格教育推動,曾獲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殊
 建。                                         榮。推展多元學習活動,提供學生多元展才機會,透過校內外比
                                            賽,增強自信和膽識。重視防災教育推動,設置防災遊學基地,持
                                            續獲得教育部認證防災種子學校的肯定。











 276                                                                                                           277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