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2023年教育奉獻獎 | 資深優良教師
P. 19

|
                                                                                                                 教
                                                                                                                   育
                                                                                                                   奉
                                                                                                                   獻
                                                                                                                   獎
 林 玫伶  學  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金鐘「教育文化主持人」獎。

 經  歷  /  一、臺北市國小校長  七、擔任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啟動自主學習:我的圖書館探索日誌》編輯顧問,出版成書,並媒合國                                                |
 二、臺北市兒童深耕閱讀研究發展組、十二年國教教  語日報推廣十大主題之教學分享。
 學研發組        八、持續擔任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海外講師,協助新國華文教師之培訓。
 三、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PIRLS 臺灣研究團隊  九、持續專欄寫作,包括給成人閱讀的「多文本閱讀」、「雙閱讀素養」;以及給孩童閱讀的「村長
 四、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海外講師  公民課:生活小事大思辨」、「文學小綠芽養成計畫」之「多元智能」、「學校特色」、「休閒
 五、兒童文學作家         生活」、「SDGs」等。
 原服務學校 /  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  十、著書推廣,退休後代表作為:( 一 ) 童書:《孩子精 媽媽驚》(2022 年臺北市閱讀優良媒材高年
 推 薦 單 位 /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教科  級核心推薦)。( 二 ) 童書:《請聽我說 ~ 跨代的對話》(2022 年教育部、國立臺灣圖書館適合
                  嬰幼兒閱讀之優良圖書)。( 三 ) 童書:《嘿!中學生,煩惱什麼?》(入選第 83 梯次「好書大
                  家讀」、2022 希望閱讀百本好書)。( 四 ) 教育類書:《當課文遇上策略達人》。( 五 ) 教育類書:
                  《每個孩子都是全部,不是之一》。


             得獎感言

 簡介          2020 年 8 月 1 日,我從國小教育工作退休了。
             20 歲從臺南師專(現國立臺南大學)畢業起就投身教育,嗯、或是更早一點,師專時期就曾到少年
 林玫伶女士歷經臺北市大橋國小、明德國小、士東國小到國語實小退休,凡是服務過的學校,親師生
             觀護所為收容的少年上課,他們的故事就像我家戲院上演的電影劇情。正式當老師第一年的暑假,擔
 都給予高度的肯定,除了真誠待人和工作投入之外,更散發一位教育工作者關懷學生的熱忱,尤其對
             心弱勢家長無力照顧孩子,我便帶著一群學生從基隆回美濃老家「過日子」……,青春年少的我,有
 經濟困頓、身心障礙、遭受霸凌、單親、拒學等學生,展現其教育專業和愛心,把每個孩子當成「一
             如懷抱粲然的水晶球,想方設法照亮那些讓我牽掛的學生,雖然那時力量不大、本事青澀。
 個全部,而不是全校之一」的態度,實踐「永遠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的教育理念。各界經常借重林校
             眨眼,35 年的教職過去了,我從老師到主任、再到校長,低頭看,那顆水晶球始終在我的懷中,沒
 長推動語文及閱讀教育的專才,協助辦理各項閱讀教育計畫與活動,成為閱讀重要推手。除了奉獻教
             有遺落,不曾黯淡。不同的是,隨著經驗的累積和不斷的觀摩學習,我的力量大了一點,本事多了一
 育不遺餘力,林校長同時也是位知名兒童文學作家,著作豐富且獲獎無數,被收錄於《親子天下》民
             些,擔任校長以後,能影響的對象也更廣了。
 國 101 年元旦出版之《101 個改變人生的學習經驗》中。從國小校長退休後,獲聘為國立清華大學教
             從國小退休後,承蒙國立清華大學厚愛,獲聘為客座助理教授,在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持續為閱
 育學院客座助理教授,在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持續為閱讀教育努力。另一方面,受「臺灣閱讀文
             讀教育努力,專家學者們試圖為蓬勃的閱讀教學注入有學理根據的底蘊。另一方面,延續柯華葳教授
 化基金會」邀請,推廣數位閱讀,充實《數位讀寫網》,讓更多師生能藉由學習平臺與專題探究競賽,
             的職志,在臺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和一群夥伴推廣數位閱讀,充實數位讀寫網,讓更多師生能藉由學
 培養自學力。此外,還定期於古典音樂台主持「閱讀推手」節目,分享與導讀好書,於民國 111 年入
             習平台與專題探究競賽,培養自學力。此外,足跡幾乎遍至全國各地,推廣閱讀教育、分享作家經驗,
 圍「廣播金鐘獎」;當然也沒有忘記文字的耕耘,繼續專欄寫作與出版,迄今已出版 20 本書。
             並和各地教師共同備課;也定期於古典音樂台共同主持「閱讀推手」節目,分享與導讀好書;當然也
             沒有忘記文字的耕耘,繼續專欄寫作與出版好書。
 事蹟          服務的方式與對象也許有所不同,但教育的初心則沒有差異。因為,懷中的水晶球依舊粲然如月!

 一、於國立清華大學「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負責閱讀教學研發網站,並擔任教育部「推動雙閱  感謝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的推薦、評審委員的青睞,獲獎是肯定,更是對自我的策勵。
 讀素養教學暨師資培訓」計畫協同主持人,輔導種子教師研發教案,至各縣市辦理多場次閱讀教
 學領導、雙閱讀素養教學工作坊。
 二、擔任「臺灣閱讀文化基金會」顧問,負責充實並推動《數位讀寫網》,至今已有 116,744 位學生
 註冊;此外持續辦理「全國中小學學生數位閱讀專題探究競賽」,擔任總評審長,已累計 2,668
 隊參加(每隊 3-4 人)。
 三、擔任公益媒體《少年報導者》顧問,協助推動少兒媒體識讀,並媒合「臺灣閱讀文化基金會」,
 合作推動兒少參與公共議題。
 四、擔任「三花棉業公益教育基金會」教育顧問,推動偏鄉學校設置種子學堂,免費提供弱勢學生課
 後學習才藝,累計全臺已設置 169 校。
 五、協助《國語日報》每週編寫「多文本讀報學習單」,主題多元,以培養跨文本閱讀統整能力為目
 標,提供全國教師免費、公益下載,至今已累計研發 58 份學習單。
 六、於臺中古典音樂台主持「閱讀推手」節目,每週一集,已製播 60 集,並於民國 111 年入圍廣播

 18                                                                                                             19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