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2024年教育奉獻獎 | 資深優良教師
P. 139

資 深 優 良 教 師








 黃 美靜  學歷  /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會計 ( 學 ) 系學士  吳 秀瑩         學歷  /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音樂舞蹈學系學士
 經歷  / 教師                                       經歷  / 教師

 現職  / 新北市立五股國民中學教師                             現職  / 新北市立新莊國民中學教師


 「師生一起看見行動實踐」—黃美靜女士為新北市立五股國民中學教                 吳秀瑩女士為新北市立新莊國民中學教師,新莊人,國立臺灣藝術專
 師,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性格開朗,熱愛打扮,交友廣闊,同事與                 科學校畢業後,至國立臺灣藝術學院進修,獲藝術學士畢業。專長中
 學生們都很喜愛她的生活性格。對教育學子有著高度熱誠,一種非                  國音樂研究,主修中國樂器笙、琵琶、副修鋼琴。
 理性熱情的投入數學學習教學表徵。她最後選擇深耕五股國中的教                  於民國 73 年在臺東長濱國中服務擔任音樂教師、於民國 76 年在萬
 學行列。民國 106 年開始,投入新北市教育局推動的兩班三組教學,              里國中服務擔任音樂教師,指導學生音樂比賽榮獲優等、於民國 77
 與學習扶助計畫。在學校積極推動「學力 UP,減 C 計畫」時,自編              年在蘆洲國中服務擔任音樂教師,指導學生音樂比賽榮獲甲等、於民
 一至六冊數學複習講義,精挑細選重點題目,帶著學生一題一題操作                 國 81 年在新莊國中服務擔任音樂教師,指導學生音樂比賽榮獲甲等。
 演練數學思考。在教學現場,常看到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恐懼害怕,                 教學之餘並常參與多種學術研習活動。現仍參加雙雙舞集 2022 年度
 總會耐心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陪伴學生從摸索中悟出思路,並提供                 展演,至今仍參與該團練習中。
 有效的解題策略,讓學生在鷹架理論學習中愛上數學。教育生涯四十
 年,黃女士認為學習沒有一定遵循的路徑,只要適合了,就是最佳途
 徑。就像是在教室生活現場,孩子們主動建構出自我的生活意義,看
 見自己即是一種夢想實踐。








 陳 淑汝  學歷  / 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中文系學士  張 銘讚               學歷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學士

 經歷  / 教師                                       經歷  / 教師、組長
 現職  / 新北市立碧華國民中學教師                             現職  / 新北市蘆洲區蘆洲國民小學教師


 陳淑汝女士畢業於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中文系,彰化縣人。曾任教於                 張銘讚先生為新北市蘆洲區蘆洲國民小學教師,新北市人,花蓮師範
 臺中市私立嶺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新北市天主教恆毅高級中學、新                 專科學校畢業後,進入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修業期滿,獲
 北市福營國民中學,目前任教於新北市立碧華國民中學。                      教育學士學位。自民國73年起即分發到臺北縣三重市二重國小服務,
 陳淑汝女士秉持著教師是教育現場學生的指南,家長託付的貴人,讓                 歷經中和區興南國小、蘆洲區蘆洲國小等校擔任教職及行政職。民國
 親師生成為彼此信賴的共戰夥伴,一起學習成長。零霸凌是經營友善                 95~101 年擔任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巡迴輔導員,支援教育相關業務。
 班級首要目標。對行為偏差學生透過親師生通力合作,杜絕班級亂                  在職期間,從事教學與行政工作,每年伴隨兒童的學習與成長,行政
 源,營造安心有溫度的學習環境。為落實聯合國永續經營議題,在班                 的歷練與啟發,如默默行善般,不斷前行與修為。感謝長官的教導,
 上推行節能省碳:垃圾分類減量、中央餐廚午餐少剩食、鼓勵學生少                 同事的良言,朋友的善語,深感「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
 吹冷氣、多步行、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為提升優質教育,鼓勵學生                 少」。除了表達感激、表達信任、表達願意默默前行,為邁向下一個
 多閱讀課外讀物,培養思辨解決問題能力;為協助學習弱勢者,請能                 旅程而努力。
 力強的同學伴讀解惑,讓他們學習路上不孤單;重視優質正向教養,
 引導學生成為知書達禮,有為有守,知分際,自重自愛,不冒犯他人
 的好孩子。教育現場雖然挑戰不斷,但一本初衷,以不輸的一念,自
 我超越,願人生無怨無悔。






 138                                                                                                          139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