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2024年教育奉獻獎 | 資深優良教師
P. 141

資 深 優 良 教 師








 劉 秀嫚  學歷  /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學士  劉 文章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專班碩士
 經歷  / 教師                                       經歷  / 校長

 現職  / 新北市三重區碧華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                        現職  / 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民小學校長


 劉秀嫚女士服務於新北市三重區碧華國小,擔任附設幼兒園教師,畢                 劉文章先生為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民小學校長,新北市人,省立臺北
 業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系。一轉眼從事教育工作已滿 40 寒               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積極至師範大學精進學習,再到政治大學專研
 暑。在這不算短的教學生涯中,擔任了二年教師兼任園長、三年教師                 學校行政獲碩士學位。擔任教職期間從教師、組長、主任到校長歷練
 兼任園主任、六年教師兼任教保組長等職務。回首這一路走來,喜怒                 完整,兢兢業業、認真負責;民國 91 年起擔任校長領導有 22 年,
 哀樂點滴在心頭。尤其是在孩子身上得到回饋及家長的肯定支持時,                 經營學校特色為長。先後以培養胸有成竹的五寮綠色永續校園、邁向
 帶給她的欣慰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當然也會有遇到許多的挫折,但對                 創新卓越的鳳鳴學思藝境園地、結合產業文化的建國陶趣創意學校,
 於教育的初衷未曾更動過。在 40 年的教育職場上,皆能兢兢業業地               再到強化安全行動的北大韌性防災校園,頗獲佳評。並曾肩負鶯歌
 付出心力,不敢怠慢,也無愧於心。或許是心中懷著對幼兒教育的一                 區、三峽區教育會理事長及新北市防災教育輔導團召集人,是一位領
 種使命感,鞭策著自己不斷的努力前進!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                航教育,安全防災的優秀楷模。
 透過身教、言教、境教,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學習環境,不放棄
 任何一個孩子,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上學,因唯有在愛與關懷下成長的
 孩子才能學會愛與關懷。秉持熱情和真誠的心面對每一位孩子,成為
 一位能帶給孩子溫暖和正面力量的老師。








 吳 玉暖  學歷  / 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國文學系學士  賴 添詢               學歷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

 經歷  / 教師                                       經歷  / 組長、主任兼代理校長、校長
 現職  / 新北市三重區碧華國民小學教師                           現職  / 新北市三峽區大成國民小學校長


 吳玉暖女士為新北市三重區碧華國民小學教師,澎湖縣人,國立高雄                 賴添詢先生投入教育志業,歷經教師、組長、主任、校長等職共 40
 師範大學夜間部中文系畢業後,即參加國小教師甄試,幸運錄取。曾                 年,期間曾兼任九年一貫課程研習講師、教育實習講師、課程審查評
 任教於家鄉的澎湖縣白沙鄉員貝國小 1 年、西嶼鄉赤馬國小 2 年,爾             鑑委員、教師聯合甄選委員、大成國小普賢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等等,
 後轉調高雄市湖內鄉明宗國小 1 年、桃園縣龜山鄉龍壽國小 1 年,至             將所學教育專業服務於教育場域中。在教育經歷中不斷努力耕耘,過
 新北市三重區碧華國小服務迄今,40 年服務期間因擔任導師常與家                程中亦獲得很多肯定,曾獲得臺北縣教師師鐸獎、指導學生管樂團連
 長互動,最能體會隔代教養、單親弱勢及家境清寒家庭…等無助與徬                 續佳績並且出訪香港、日本、美國等地音樂文化交流,擔任校長領導
 徨,所幸人間處處有溫暖,透過各種管道皆能獲得學校及來自各界善                 期間也曾獲得多方讚許,其中包含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全國環境保
 心團體的協助,吳女士深感能在此互愛互助互勉的環境中工作,真是                 護有功學校、節能減碳創意教學獎、能源教育優良學校傑出獎、校務
 既溫馨又幸福,也是因為這股暖流,讓其願意持續不斷繼續為作育英                 評鑑金質獎等等。教育生涯經歷偏鄉與市區大中小型學校,不同類型
 才而努力!                                          的教育環境與背景的差異,更深切體認到關懷弱勢學習的重要性。














 140                                                                                                          141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