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2023年師鐸獎
P. 73

|
                                                                                                                 師
                                                                                                                   鐸
                                                                                                                   獎

                                                                                                                 |
 張 振肇  服務學校 /  南投縣南投市南投國民小學  ( 二 ) 危機處理原則

 職        稱 /  校長    查真相、不逃避、不等待、不敷衍;
 擅長領域 /  一、校長領導與行政實務  真誠檢討、用心善後、務實改善。
 二、數學教材教法       ( 三 ) 放下身段,以心體心;有時是推手,有時是領頭羊!
 最高學歷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教系  ( 四 ) 不只要有領導力、教學力,更要有魅力!
 教育理念 /  領導不是秀權力,而是照亮每個人的價值!  三、教育思維
                ( 一 ) 教育觀 - 以孩子為本位、教師專業、課程設計為思考出發,整合資源啟發孩子內在,讓每個
                     孩子都長出自己的樣貌。
                ( 二 ) 課程觀 - 學校、社區為本,以教師專長發展學校特色課程。
                ( 三 ) 教學觀 - 教學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有效教學激發孩子學習動力。
                ( 四 ) 以首席教師自居:自動參與,積極投入;公開授課,親師分享。
                ( 五 ) 輔導師生建構知識,選擇策略,解決真實生活中情境的問題並養成終身學習的態度。
             四、經營策略與方針
 經歷              目標:學生第一、學習優先、教師至上、激發熱情。
                 行動方針:專業思維、熱情心靈、多元參與、全心投入。
 •  南投縣魚池鄉光明國小校長
 •  南投縣水里鄉永興國小校長、兼任興隆國小校長  得獎感言
 •  南投縣草屯鎮土城國小校長
 •  南投縣南投市光華國小校長  年輕時,我的校長表哥曾告訴我:要存錢,當老師就好!當好校長,是存不了錢的!
 •  南投縣南投市南投國小校長  常有年輕的同儕校長與我茶敘談及校務困境,多所抱怨時!我總是回問:當校長是被強迫的嗎?如是,
             就別幹了!如不是,就腳踏實地,用心努力的做吧!

 榮譽事蹟        26 年校長生涯,我甘願做,歡喜受!
             遇事不逃避、不等待,秉持著「做事不留名」及「雖無背景,但要有好背影」的信念而行。
 •  九二一震災安置災民最早復課,邀新山國小併校同習,撫慰親師生。  我的省思:校長除了要有堅定信念、責任感及道德勇氣外,更要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如濛濛細雨,久
 •  兼併興隆國小,學生快樂學習,家長安心認同,過程平和順利。  潤大地般,照顧好每位師生,讓他們均勻適性發展,代代傳承,此乃教育真義。
 •  併校經驗縣府肯定,多次交付任務圓滿完成,如神木、鐘靈、車埕。
 •  民國 98 年商周以永興國小品格武術為題,列為全國百大特色小學。
 •  民國 98 年獲惟覺法師聘為南投縣普台中小學「品格及武術課程諮詢顧問」。
 •  民國 104 年由縣府評審委員會推薦為南投縣特殊優良教師。
 •  民國 108 年起獲聘為南投縣教育審議委員會委員。
 •  民國 108 年獲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獎金 20 萬悉數捐光華國小。
 •  民國 109 年承辦全國語文競賽,創下投訴案量最低一年,圓滿任務。
 •  民國 111 年經全國校長協會培訓認證為「師傅校長」。


 教育精神

 一、經營目標
 學生第一、學習優先;教師至上、激發熱情!
 成就不一樣的孩子,給孩子創造多元學習的機會。
 二、行政經營
 ( 一 ) 行政處理原則
 輕重緩急,安全至上;逐年改善,師生無憂。
 資源有限,創意無限;有限資源,永續節用。
 時時是教育時機,處處是教育場域,事事是教育題材!

 72                                                                                                             73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