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2022年師鐸獎
P. 50
|
師
劉 姝言
鐸
獎
服務學校 臺中市立臺中女子高級中等學校
| 職 稱 教師兼級任導師
擅長領域 公民教育以及社會科學教學
跨領域課程、探究與實作
最高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教育理念 發掘每一個學生的特質,鼓勵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涵養願意為公共事務貢獻自我的態度與能力,讓臺
灣更美好。
經歷
• 臺中縣立光榮國中教師、女童軍團長
• 國立編譯館國中公民科編審委員
• 臺中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 臺中市立臺中女子高級中學教師
• 冤獄平反協會理事
榮譽事蹟
• 85-86年擔任國立編譯館國中公民科編審委員。
• 96年榮獲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博士學位組論文獎。
• 105-107年,科技部高瞻計畫主持人,課程特優獎。
• 106年〈福爾摩斯上法庭〉課程,受司改國是會議推薦。
• 107年〈福爾摩斯上法庭〉,入選全國課程博覽會。
• 107年至今因司法與科學教育之貢獻,受邀擔任平冤理事。
• 108年〈福爾摩斯上法庭〉入選「未來教育 臺灣一百」。
• 108年獲教育部邀請協助大學之跨領域課程,與臺大開課程。
• 109年教育部全國教學卓越獎高中組金質獎、市賽第一名。
• 110年擔任臺中市與桃園市教學卓越獎高中組比賽評審。
教育精神
一、教學理念—大家一起來打怪:
期許學生認識民主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以縮短二者之距離作為教學理念。課程與教學不僅
是抽象知識的傳遞,更應探討實然面的問題,並且涵養學生願意解決真實問題的意願、態度與能
力,這是公民教育的核心精神。除此之外涵養學生關懷他人,為弱勢的人努力以及付出,讓自己
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二、教學方法—教室即社會、社會即教室:
將真實議題帶進教室,不論是貧窮、移工、冤案或性別平權等,用說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從公共
議題中學習公民素養。帶領學生閱讀釋憲文、判決書,涵養批判思考能力。透過辦理海報展比
賽、辯論或參訪法院、菜市場或舉辦公聽會、開源實作等活動,培養學生覺察問題、邏輯論證、
解決問題等能力。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實境活動,例如公聽會、角色扮演,讓學生換位思考,建立
解決問題等能力。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實境活動,例如公聽會、角色扮演,讓學生換位思考,建立
解決問題等能力。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實境活動,例如公聽會、角色扮演,讓學生換位思考,建立
5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