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2022年師鐸獎
P. 58

|
       師
                   劉  嘉怡
       鐸
       獎
                                                    服務學校         臺南市立復興國民中學
       |                                            職       稱    教師兼導師
                                                    擅長領域         創新整合閱讀教學資源
                                                                 跨領域議題式主題課程設計
                                                    最高學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教學碩士
                                                    教育理念         成就孩子需要專業與熱情,愛與傳承,讓孩子看見
                                                                 自己的獨特與無限可能。



                                                    經歷

                                                    • 高雄市福山國中教師兼生活教育組長

                                                    • 臺南市成功國中教師兼午餐執行秘書
                                                    • 臺南市復興國中教師兼卓越組社團課程規劃行政助理
                                                    • 國教署「孝道教育多元補充教材」上、下學期國中版編輯委員

                                                    • 國教署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課堂實踐家發表,夢的N次方工作坊-
                                                     高雄場國中國文領域課堂實踐家

                   榮譽事蹟

                   • 99年教育部春暉績優選拔「春暉專案-防制學生藥物濫用」績優。
                   • 榮獲107年教育部閱讀推手個人獎。

                   • 榮獲111年臺南市SUPER教師獎。
                   • 106年、111年兩度榮獲選臺南市復興國中優良教師。

                   • 108年孝道教育國中教材編輯委員、北中南三區種子教師研習講師。
                   • 104年「書香大臺南.國際教育論壇」上海教師公開觀議課之班級導師。
                   • 109年國語日報讀報教育全國發表會-讀報實驗班教師教學經驗分享。
                   • 106年起連續擔任臺師大、臺應大四位新制實習教師之輔導教師。


                   教育精神

                   一、教育理念:做中學。
                       讓思考看得見,教出會思考、能表達的終身學習者。

                   二、STAR教學方法:(是教學步驟,也是領域學習)
                   (一)漸進式課程鷹架:S情境--T目標--A行動--R結果。
                   (二)跨域協同主題教學:S自然科學力、T科技資訊力、A藝術美學力、R閱讀素養力。
                   三、教學心得:
                   (一)追求「接地氣教學」:能在課間觀察班級內成員的屬性,課後與學生對話,進而客製化教學設
                         計(因材施教,潛移默化)。
                   (二)認識生命中的多樣化:帶領學生多元閱讀(我看見),看見差異性;思辨造成差異的時空背景
                         因素(我思考),理解個體差異性的生成原因(我理解),翻轉先前舊思維,接納異己的普遍
                         性,由衷欣賞不同,進而同理關懷(我超越)。
                   (三)讓弱勢標籤自然脫落,打造專屬自己的標籤:為國中生的青春狂飆期「翻轉『標籤』的定
                         義」,看見每位學生的獨特,建構自信,有品、有愛、有自信。
                         義」,看見每位學生的獨特,建構自信,有品、有愛、有自信。
                         義」,看見每位學生的獨特,建構自信,有品、有愛、有自信。
        58
        58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