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2022年師鐸獎
P. 136

|
       師
                   蘇  玉龍
       鐸
       獎
                                                    服務學校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                                            職       稱    榮譽教授
                                                    擅長領域         化學合成與儀器分析,科普推動
                                                                 教育行政管理與資源整合
                                                    最高學歷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博士
                                                    教育理念         活力、關懷、均衡、卓越,培養學生完備的知識及
                                                                 健全的人格,使學生能夠面對挑戰,實現自己的理
                                                                 想。

                                                    經歷

                                                    •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計畫總主持人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海外聯招會主任委員、中國化學會理
                                                     事長

                                                    • 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教育部大陸學歷採認小組召集人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應用化學系系主任、教務長、通識中心主
                                                     任、師培中心主任;海外聯招會總幹事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國民大會代表
                   榮譽事蹟

                   • 擔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引領暨大深耕在地,邁向國際。
                   • 擔任海聯會總幹事及主任委員,獲僑委會頒贈海華榮譽章。

                   • 擔任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計畫總主持人,協助各大學。
                   • 領導暨大爭取世界綠色大學評比,屢獲排名前10%之佳績。

                   • 榮獲暨大學術績優獎、學術研究獎、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 榮獲興大頂尖計畫學術論文獎勵、特殊貢獻獎。
                   • 擔任教育部大陸學歷甄試推動小組召集人,審定優秀人才。
                   • 擔任中華民國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秘書長、理事。

                   • 擔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董事,參與考試制度革新及精進。
                   • 擔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長,辦理亞洲化學大會,成果斐然。


                   教育精神
                   奉行「科學人文主義者」(Scientifi c Humanist)。以「理性、科學與真理」為方法,秉持「人生以服
                   務為目的」之精神,歡喜傳播教育愛。在暨大校長任內,成功在四個學院推動USR實踐計畫;也因暨
                   大的僑教使命而奔走於海外,鼓勵海外學生赴臺升學。服務數十載,這些行動正彰顯我所堅持的科學
                   人文主義教育精神。我曾身著青蛙裝,與USR團隊走入茭白筍田勘查,確認LED對農作生長的影響及
                   農友的回饋;我也曾冒著香港反送中的社會運動,透過事前資料的收集及精密規劃,成功帶領81所大
                   學199位師長完成「臺灣高等教育展」。我見證了教育不應關在象牙塔中,更需要堅持追求真理的科
                   學思維,抱持萌芽於教育、回饋於土地的熱愛,走入農田與山野,深入實作與在地對接;也需要走出
                   國門,深入僑居地,瞭解各地師長的期待及僑生的升學需求,這樣才能透過科學方法和服務行動,解





        136
        136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