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2022年師鐸獎
P. 70

|
       師
                   邱  曉詩
       鐸
       獎
                                                    服務學校         新竹縣竹北市十興國民小學
       |                                            職       稱    教師
                                                    擅長領域         公共藝術、美術館藝術教育。
                                                                 主題跨域課程設計。
                                                    最高學歷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
                                                    教育理念         種下一顆種子,在孩子的心田。
                                                                 拔草澆水翻土施肥,無論寒冬或春暖。
                                                                 我願守候,期待滿園花開。

                                                    經歷

                                                    • 新北市秀峰國小教師

                                                    • 新竹縣照門國小教師
                                                    • 新竹縣十興國小教師
                                                    • 國立臺中美術館行動美術館專聘教師

                                                    •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創作工作室專聘教師



                   榮譽事蹟

                   • 成就學生適性揚才:指導學生美術比賽榮獲優等佳績。
                   • 深耕藝文公民服務:培養廣達游於藝導覽小尖兵十餘年。

                   • 優化校園公共藝術:榮獲第二屆全國藝術教育教學設計徵選特優。
                   • 推動美感建構情境:榮獲96年創新優良教案生活領域第一名。

                   • 創新教學數位整合:榮獲97年縣長盃資訊數位繪本社會組第一名。
                   • 組織校訂素養核心:榮獲101、102、103教育部教學卓越獎。
                   • 行動研究精進專業:榮獲100年精進卓越教育研究計畫學習型優等。
                   • 跨域模組深耕科技:獲110年教育部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績優。

                   • 參與創校貢獻專長:榮獲創校有功人員獎、特殊優良教師。
                   • 分享專業互動共好:擔任輔導團跨縣市講師。


                   教育精神
                   老師的專業在課程與教學,但這些都是工具理論。

                   好的教學者應該擁有高度理解課程中師生對話、互動、學習成效及評量中「人」的表現。
                   因此,為了理解學生的能力,會建立複習先備知識、團體授課及個別指導的螺旋式上課節奏,尤其要
                   求自己在同一單元中,每一個學生都必須有機會前、中、後單獨與我對話和被指導。

                   透過課程理解,盡可能標註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和困難,並告訴學生,請相信老師,你的個別評量不會
                   是你和他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老師對你的理解後,起點能力到學習成果間的表現,如此,才能建立學
                   習的安全感。
                   把對師生「互動」當作課程設計的核心,這樣的課程才會流動,才能真正掌握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
                   例如,想教會學生合作精神,應該關注於課室中的引導能不能成功引起學生互動合作,並理解學生的

        70
        70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